论文被认定大量剽窃 撤稿! 副教授李某某
近日,学术期刊《德国研究》编辑部通过“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撤稿声明》:

近日,本刊编辑部接到举报,称发表于我刊2024年第6期的论文《欧盟受益所有权制度的治理方案、局限及镜鉴》(作者李某某)的大量内容涉嫌剽窃发表于《中国反洗钱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未上知网CNKI等主流数据库,仅纸质发行)的四篇文章,分别为:
《欧美受益所有人信息集中登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021年第3辑)
《西班牙法人透明度和受益所有权实践及启示》(2021年第10辑)
《受益所有人信息有限公开的法律逻辑:欧盟法院“W.M.及Sovim 诉卢森堡商业登记处案”评述》(2022年第12辑)
《信托中几个关键术语:理解FATF建议25》(2024年第3辑)。
《德国研究》杂志编辑部在声明中表示,本刊对此高度重视,接到举报后,立即要求作者李某某作出解释。同时组成调查组,对文章进行调查比对,经调查组核实、本刊编辑部确认,李某某剽窃行为属实。此行为严重违反了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和出版伦理。
1.对《欧盟受益所有权制度的治理方案、局限及镜鉴》一文予以撤稿,撤稿原因为“学术不端”。
3.我们对李某某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示严厉谴责,已通报其单位且今后将不再受理该作者的稿件。由于李某某的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刊声誉,本刊保留依据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李某某进一步追究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对我刊声誉造成损害、可能涉及的版权侵权责任等)的权利。
4.对于编审查重环节存在的漏洞,我刊对被剽窃的原作者以及中国金融出版社深表歉意。今后我刊将进一步加强论文审查工作,完善评审程序和问责机制,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声明末尾,《德国研究》杂志编辑部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监督。
公开资料显示,《德国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原名《联邦德国研究》,1994更名为《德国研究》,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承办。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撤稿声明提到被认定为剽窃的文章《欧盟受益所有权制度的治理方案、局限及镜鉴》,作者李某某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该文目前在万方数据等网络平台依然能够正常下载。
在上述《德国研究》杂志编辑部撤稿声明发布之前,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了关于李某某文章抄袭、拼接多篇其他刊物文章的材料和逐字对比结果,并表示“抄袭率超28%”。
7月13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清楚李某某被撤稿一事,但会提醒相关部门关注此事。
酒店辞职信范文怎么写
到 中国秘书网 搜索一下
有谁知道下面这句话中的 O’D v O’D 是怎么翻译的啊?我论文用。求助~
一看行文,就知道这里谈的是英国法官审理的一宗夫妻离婚案。 所谓OD v OD,就是OD versus OD的缩写,一般也可写成OD vs. OD。 既然西方婚后多为妻随夫姓,如李小姐嫁给王先生后就变成王太太了。 结果,打离婚官司时,还没有改性,就成了王太太告王先生(OD夫人告OD先生)了。 解释完后,且让我再帮你把整句准确翻成中文:这条一般原则是奥姆罗德大法官在1976年审理OD诉OD一案时制定的,旨在确定在有剩余财产的离婚案中应判给女方的赔付额。 当然,英美司法体制使用共同法,沿用大量判例,这一点你应该比我内行,因为我只在英国读过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142d20ea2b2b83b60a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