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孙子英语30分痛哭 85岁教授家信走红
摘要:
做纪录片的95后男生小染(化名),偶然间发现爷爷的184封家信,从上大学直到父母去世的34年,被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来。他开始让爷爷口述,给爷爷写回忆录。
每周一次的采访中,小染逐渐了解到爷爷的性格成因,爷爷的形象也从一个固执的理工科教授,转变为更具体的“李香灿”。在这个过程里,回忆录成了小染追寻意义的出口,也变成一个全家参与的游戏。
文章根据小染的讲述和纪录片内容整理。
文| 徐巧丽 张萌 编辑| 陶若谷
“三番二次的去信,还是为了棉裤”
爷爷前段时间动了腰椎手术,只能躺在硬板床上。围着电视机的座次换了——单人沙发原本是爷爷坐,现在坐了我妈。奶奶还是坐三人沙发右边,我爸躺在奶奶旁边,占了两三个人的位置。他原本坐的豆豆沙发,现在换成姑姑坐。
大家各自刷手机,不怎么聊天。清明这天,吃过晚饭,有人问了我一句,“你怎么还不发(爷爷的信)”?我说“我早发了”。这句话说完以后,全家人突然都有事儿做了。
我妈和姑姑在旁边报数,五百赞了!一千赞了!跟火箭升天似的。爷爷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停地点评论,一会儿说“这个人怎么这样说”,一会儿说“他是不是我的亲戚?他是不是认识我?”
最好玩的一个是我爸,评论区每一个回复他都点赞,4000条评论就点4000个赞。我问他,你为什么每个都要点?他说,我点了不有好处?后来他发现,怎么也不增加总赞数?我说不会增加的。在这些讨论声里,电视机成了白噪音。
我在大厂工作,晚上10点下班,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生活。我需要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给爷爷写故事。爷爷是科研人员,1959年上大学,后面成了爆破安全学教授。我唯一在工作之外的事,就是去找爷爷聊天,把他的故事变成素材。
这封信他千方百计说了一大段,主旨其实就说一句话:爸妈我好冷,能否给我买一条棉裤。
一年以后还有一封信,同村人跟他说,那时正好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就道歉,“父母亲,我太麻木了,对于家乡这样的情况,至今全无了解。尽管我也想到一些紧张情况,但没有想到会到如此地步,还向家里要粮票,要布票,要是我早知道这样,我绝不会去信要。”
通过家信,我才知道,爷爷是这么过来的。他出生在浙东一座不到100户人家的农村,父母种水稻,他排行第三,是唯一的男孩。初中住宿费每月6元,是一百斤稻子的价格,第二年家里负担不起住宿费,他开始走读。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读大学前,爸妈摆了一桌酒席。
爷爷四年前回老家祭祖,在八妹那里翻出了从1959年到1991年,他和他爸妈、他大姐之间的家信。最后一封是1991年,爸妈死了,他没有家可以寄信了。原件很多细节看不清了,去年我发现他用手抄下来两三大本,根据记忆增补了一些细节。
第一封信是他刚上大学,写自己参加院体育代表队接受国庆检阅,享受最高级别的助学金,每月14.5元。之后他“光荣的被批准加入科研尖端小组”,利用超声波烧饭、洗衣。1961年去矿上实习,一天8小时,吃四顿饭,实际工作不到4小时,闲下来就跟工人聊天,“生活很好,工作也轻松。”
二姐捡到200元钱,交给警察,他极力祝贺“拾金不昧”。家里遭遇台风,他问“不知今年的收成如何?”也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在信里羞涩地提到经济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裤子,长裤也破,短裤也破。”
工作后,来信地址变成了“武汉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他去各地矿上出差,地址又变成各地招待所。
1967年他买了一块手表,给二姐买了棉絮,有了经济能力。工作后的信,很多是给家乡姐妹的答复,他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六妹向他咨询工作,他告诉六妹,要考虑如何对社会贡献最大,“我们的前程主要取决于自己”。
这些我都不知道。我跟爷爷奶奶打视频,一个星期一次,聊的都是吃了吗、注意身体,不超过4分钟。去年11月,我打算在社交平台上给他写回忆录,就问他,爷爷你不是有184封家信?给我拍两张。
有了这样一个由头,围绕家信,再去采访爷爷,视频通话就能有一个小时左右。账号名叫“李香灿的日记本”,是我取的,简介是他自己写的,“在倒计时的日子里回忆人生!”
1961年,21岁,第二次实习的爷爷和同学。讲述者供图
给理科生爷爷写回忆录
读了爷爷的信才知道,他爸爸走的时候,他在爆破项目上,没有办法回去。家里不知道他在哪个地方,不知道他的座机号码,永远都是爷爷到了一个地方给家里报平安。
那次报平安,奶奶跟他说“你爸已经走了”,他晴天霹雳,赶了三天两夜的火车还是没赶上,农村三天必须下葬,回去的时候已经变成一座坟包了。
1991年,爷爷写给他爸的最后一封家信,愧疚自己未能承担照顾爹爹的责任,把这些都交给了在家乡嵊州的八妹,最后他说,“我今年有机会一定回家,能跟爹爹好好谈谈,我已是50多岁的人了。”但这一年他没有赶得及回家。
起初聊这些事儿,爷爷会主动回避感受,比如他姐姐死了,我问“你什么感受?”他就说,“没有什么感受,伤心”。爸爸死了是什么感受?“难过,后悔。”难过是哪种等级,怎么难过的,这种是问不出来的。
他介绍他的学校是西南建筑大学,由七八个大学合体……我说我不想在碎片时间里看到这么多信息量,他就强调这是事实。我问,下矿到底有多困难,你呼吸有多困难,是不是有颗粒感?他答,那有什么好说的,就是苦。这时候我就烦了,我们吵了挺多次。
一开始家里人觉得我哗众取宠,总是在裹挟爷爷对我的爱,来挖他的故事。所有的采访跟做题一样,我是在拿一套公式,把数据放进来。这个公式就是故事,需要开头、中间、结尾,他给我一个数据——就是他的经历,我要从这个“数据”拆分,是怎么样得出这个数的,给他种个种子,他采访完自己会去想。
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他二姐跟他说要去北京的时候,他会一言不发?
之前他跟我说,是因为二姐要给家里赚钱。但是最近,他又想起来一个细节——当时二姐其实是订婚了的,但二姐对订婚对象不满意,她去北京一方面是不想订婚,不想接受婚姻的安排,一方面也是要出去赚钱。而他那么难受,是因为二姐收到的订婚钱,他爸拿来付给他学费了。
现年85岁的爷爷。讲述者供图
现在他会每天写一大段文字,我妈帮他打字,发到我手机上,催我更新,我就会根据他的经历,写成口述,我妈帮他发布,还把家信打到电脑上。本来是我爸的事,他不会操作,这些琐事儿都是我妈干。她现在56岁,退休了。
我姑姑也参与进来,她在体检中心上班,我每次采访爷爷,姑姑就在旁边补充细节。有次我问我爷爷,他爸爸是怎么种庄稼的。我爷爷又说,“什么叫怎么样种庄稼,就种庄稼。”
我姑就在旁边补充,“我小时候你跟我说,你的爹爹去种西瓜,每天早上起来捡屎,因为农村里没有有机肥,所有的屎都是肥。”“哦对。”我爷爷就这样说。
这个账号就好像一个全家共创,哪一段细节谁还记得,也会吵架。我出生的时候特别胖,身上长褶子,爷爷奶奶心疼大孙子,家里到底买了几台空调,花了多少钱,其他人家有没有买空调,大家就吵架——姑姑说一台,花了3000多,奶奶非要说花了一万块钱,我爸说那就三台,一个房间一台。
对爷爷的回忆录,奶奶会开玩笑,“我绝对不会给他点赞。”但她同时又很关注评论区。她喜欢和爷爷反复去聊,以前的那一件事是怎么样,谁谁是什么样的人。
这次清明节,爷爷说要写信怀念爸爸妈妈,写了三张纸。我一看这写的都很理科生,全是事实描述,我说你还不如就用以前给你爸妈写信的那种方式,再写一个清明去信。
练废了我这个号
给爷爷写回忆录之前,爷爷在家里一直都不怎么说话,一个人在书房呆着。
书房也是卧室,七八平米,一张榻榻米小床,一张书桌。书桌上有各种纸,他最近在自学量子力学,纸上写满量子力学的公式,他还去B站看历史,把B站的链接100多个字符也抄在纸上。
看了家信之后,我更具象地知道他为什么做科研这么执着,为啥会排斥文科。我采访奶奶,她是护士,找对象的前提就是:数理化要好,要有手艺,不要油头粉面,要老实,不找文科生。
我以前不太理解,爷爷他们那一辈为什么相信推理出来一个公式能造福很多人,非要我读理科,这个思路影响了我们全家。
爷爷在镜头前读信。讲述者供图
我从小非常调皮捣蛋,拿石头砸别人家窗户,去学校把别人抓一脸伤,爸妈就去道歉。小学开完家长会,英语老师说,我爷爷在家长会上哭了,说“我英语学得特别刻苦,一看我小孩考30多分”,他特别痛苦。那时候我爷爷已经67岁了,觉得是时候该回来管一管。
后来开始报外教班,花几百块钱一个小时,周末两天,我和爷爷坐30分钟公交车去一个购物中心,上课中间,他就在楼底下找一个老人乘凉的地方,挤在里面,在桌子上面写给我的英语和数学功课——要么是给我出题,要么是给我写作业,先过一遍再教我。
持续了两三年,五六年级的时候,我的英语就是班上第一了。数学也是他亲自管。在所有学生都不知道做几何题需要辅导线的时候,一两个月前爷爷就已经教过我了。
上初中的时候,爷爷就在旁边租了一个房子陪读,管我一日三餐,薄皮鱼、胡萝片炒鱿鱼丝,还要加一些芹菜,像记固定的流程一样,记我爱吃的菜。他把我饭送完了,再回去照顾我奶奶,晚上再过来送饭,还会陪我睡觉。
我感觉我就是他的课题。我爸妈早期是做办公用品的,在我家最不缺的一个东西就是练习本。我永远是在前面画五六页就不用了,爷爷在后面推演我的题目。
辅导我的爷爷。讲述者供图
他的手抄信也写在我不用的本子上。他上大学后第三封写给家里的信,就说自己第一次考试,俄语得了良好,“全优的指标打破了。”给六妹的信里,也会敦促,“要看的书多得很,要学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一个人能掌握知识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困难,归根结底是读书不够。”
他父母都是文盲,但他爸布置给他的任务就是走出农村,去到城市。爷爷对我爸的要求很高,希望子女跟他一样,什么都是第一,但我爸讨厌学习。我妈说他“天天抽烟打台球赌博”,我发现我不怎么了解我爹,他的故事好像是个传说。
爷爷的家信后来被出版社看见了,找我出书,我把家人采访了一遍。想取“香火山”这个名字——把爷爷的名字“香灿”拆开,就是香火山,暗含“香火”的意思,也可以扣上爷爷爆破开矿山的一辈子。书就以我爷爷、我爸和我三代人的视角去讲这个家庭。
我采访我爸,当时他在看电视,一边吃瓜子一边吃橘子。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是个混混?
他就开始说,也不是混混,只是成绩差学不进去。他讲自己从小被送回浙江老家农村,三四岁又接回武汉上幼儿园,不会说本地话,被人欺负。在学校挨了一顿打,回家要再挨一顿——我爷爷打人打螺丝骨,就是脚踝骨头,最疼的地方。
我爷爷那时工作忙,回来第一句话,永远是下一个出差地点和即将出发的时间,顾不上管他。
我爸最后考了职业中专,出来进厂,认识了我妈。他们在汉正街做生意,汉正街是武汉最野的一条街,码头文化说的就是它。我从小是在汉正街长大的。
我是我爸的翻版,我爷爷把我辅导上了最好的高中,也是比较好的班,但我烫头发谈恋爱,还搞乐队,班主任就把我班长给撤了,成绩也一落千丈。高中应该是我跟爷爷矛盾最大的时候。我会有这样一种姿态,面临选择,“你们总否定我,所以我要证明比你强,我做的选择是对的”。
结果我高考考得跟狗屎一样。我妈卖了套房子支持我出国,爷爷就不让。我妈力排众议,还是把我送出去了,条件是学会计,爷爷的概念里这和理科一样,属于有出路的专业。但我自己把专业改成了电影,过一两年才告诉他们——学了文科,在我爷爷那里就算是废了。
练废了我这个号,爷爷还有一个号——我表弟,他是我姑姑的翻版,中科大少年班物理学博士,拿了华为的offer。爷爷会跟别人说,外孙是干物理的,从来不说他孙子是干嘛的。
后来听我爸说,爷爷在知道我申上澳洲第一梯队的研究生以后,跑回了我们家在武汉的第一个住所,见到人就说“我孙子考上了”“我孙子考上了”。
印象里,上一次他对我的分数有情绪反应,还是初中考进了全校前40名。我听奶奶说是很开心,但他不会在我面前展现出来。
爷爷奶奶的拍摄计划
我开始记录家里,是研究生老师说,拍纪录片一定得从身边人开始,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不了解,如何去触碰外界?
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69岁,给我们看的第一部片子是他20年前,拍了他爸爸和他一家的纪录片,在碟片里看的,一家人就在饭桌前很缓慢的吃饭。他跟我们说,他爸现在已经死了,所谓的纪录片精神,就是能够留存家人的影像,我就开始了。
我奶奶会说,“我是你的演员,你要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后来有一阵他们就烦了,说不要拍上厕所,别拍睡觉。我爷爷睡在那儿的时候,我还在拍,他就把被子盖到头上,说“天天拍干嘛呢,你也不给我们看你拍的啥。”
也是我把摄像机架在爷爷面前,要问他问题,问题很随意,比如“你现在说的是什么话?”我才知道,他一直说的是浙江方言。
有一封1961年的家信,爷爷第一次来武汉,向嵊州老家的父母介绍:这里是武汉东偏南,由汉口过汉阳,要经过长江大桥,这里的气候和我们家基本一样,比起来可能还要暖和一点,现在这儿米麦子出头了,部分田已开始春耕了,草子有的开花了,这些情况跟家乡一样。
后来他就在武汉呆了62年。
2023年我去北京工作回家的第一个春节,正好把17分钟的正片《爷爷奶奶的拍摄计划》拍完,但我希望记录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事儿,就给他们写了一封信。我成绩很差的时候,爷爷很失望也给我写过一封信,虽然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想延续一下家里面正式沟通的形式。
一开始,他们自己拍的不合格素材很多,拍不到人脸,要么就是出去散步,一直拍自己的前面,我就说,“我要看你的脸,我看前面干嘛”。要么一整天拍花花草草,这些组成不了故事。
我会比较严厉,会表扬“奶奶这一条拍的好”。奶奶就说“老头子不会拍”,我爷爷心里就不舒服,他俩有一种竞赛的感觉,谁相机好,谁演员当的棒。有次我说爷爷拍的好,奶奶就生气不拍了,又得哄她。
爷爷拍摄自己整理老照片。讲述者供图
有天晚上,奶奶在一件一件脱她的袖套、蓝色背心,让爷爷睡觉去。爷爷还是对准奶奶拍,说“要让小宝表扬下我,爷爷今天搞得蛮好”,又翻转镜头,拍奶奶盖着被子躺下的镜头,说“得到孙子的表扬是很不简单的。”他也在做我的好学生。
后来奶奶身体不行了,一拿起镜头,头就晕。爷爷一直拿着相机在旁边拍她,也不说话,我奶奶没人说话,就烦了,把他骂了一顿,“别拍了,有什么好拍的。”慢慢就不拍了。
2022年,我的纪录片上了武汉一个影展,邀请爷爷奶奶去看。奶奶穿了一身黑色小礼服,带了漂亮的小帽子,我爷爷穿上了灰栗色的干部服,都是衣柜里最正式的衣服。看完电影,他们看到我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就说你好厉害,从来没发现你还能做这种事儿。
采访会让我跟家里人更接近,我觉得拍了很多年纪录片,远不如真正和爷爷坐下来,真正地问他问题。拍自己家的时候,会刻意回避伤痕,想要留住美好的一面。我长大离开家,说了无数次拜拜,但从来都没有学会如何告别,我一直拍他们,是因为恐惧在某天他们会突然离开。
疫情的时候在我姑姑家住,从柜子里翻出十几年前,落了灰的录像带。集中在1995年到2000年之间,是我姑父的索尼相机记录的,我去动物园,我在幼儿园表演,家里过年,我姑姑过生日。
录像带是我经历过的所有故事,但我全都不记得了,记忆自动删除了奶奶的黑色自然卷,爷爷工整的大门牙。好像他们老的生来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一样。
有一天,我把录像带变成MP4,发到家庭群。吃完晚饭,全家围绕着我和电脑,爷爷坐在三人沙发上,奶奶凑过来看,我爸也凑过来看。感慨说,我小时候很爱哭,只要我一哭,他们6个人就怎么处理我。
录像带很长,有两三个小时,记录到1998年1月15日这天,我三岁了,爷爷奶奶也发了工资,想着能让孙子吃到最喜欢的松鼠鳜鱼,他们笑的都特别憨厚,那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我和爷爷奶奶同框。
求仙侠小说,像仙路烟尘,九州牧云录那样的==
仙侠、修真、武侠等等中式小说第一批:大唐双龙传、东胜神州志、龙魔传说、茅山后裔、龙蛇演义、百兵、破碎虚空、破碎永恒、中华仙魔录、簪花红袍传(推荐)、缺月梧桐、蜀山剑侠传(还珠楼主的!)天劫医生、天行健、武道乾坤、悟空传(从来都夸经典,还没来及看)、大汉帝国风云录、神游、鬼股、人欲第二批仙凡道、仙剑神曲、仙路风云、一代军师之随波逐流、回到明朝当王爷、新宋、星耀幻世、虚空凝剑行、英雄志、玉仙缘(MS TJ……不知道会不会更新,慎之)、重现修真路、圣门风云、仙本小人、百世重修、尘缘、风起紫罗霞、黑风老妖、九脉修神(这个感觉不怎么样……不过还是放上来吧)、诳言宗教裁判所(未完,应该不错,西幻)、魔法教授(纯粹看中这个名字,回头看看)、异人傲世录(等写完再看,恶魔法则感觉就是跟这个一个套路,区别只是他们的身份)、大恶魔、异界召唤师、非凡战纪、小人物(蓝晶)OK,接下来是其他,有侦探小说、轻小说一类,当然也不一定是小说,但也是我的收藏明朝那些事儿、狼图腾、舒克贝塔历险记(你没看错,这个童话其实挺成人的,小孩子未必能看懂,它很揭示社会现象,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只拍了它的前30分之1,后期也是很YY的,哈哈,值得一看。 )、占星术杀人魔法、崩熄喜欢侦探小说的推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很有一些是不错的,金田一系列(是金田一耕助啊,不是少年金田一)、达芬奇密码、“货币战争、硅谷禁书、策略思维”(这三本书相当不错,后两本我还没找到,有电子版的请给个地址,谢谢。 )、搜神记(干宝的,不是树下野狐)、卫斯理系列、蔡智恒的小说、龙枪三部曲。 金庸的小说(感觉像废话,不过我知道很多人其实都没看过原著,我要说!原著和电视剧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水浒传、红楼梦(呵呵,的确没看。 )庄子、道德经、四书五经、三字经、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全译、三国演义毛评本、二十四史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全球通史、古文观止(当作学习古文相当不错),其实这些都可以看看,有时候看上一小段真的觉得比看了本小说还有收获的多。
我爱你用韩语怎么说?
1.你好: 啊你啊塞哟 -2.多多关照: 擦儿不大卡米大 -3.谢谢: 卡目沙米大 -4.对不起: 罪送哈米大 -5.见到你很高兴: 满拉索盼嘎不是米大 -6.再见,走好(主任对客人说的话): 安宁习, 卡色哟 -7.再见,走好(客人对主任说的话): 安宁习, 给色哟 -8.我爱你: 萨郎黑哟 -9.喜欢: 做啊黑哟 -10.吃好啊: 吗习给多色哟 -11.我吃饱了: 别不儿罗哟 -12.肚子饿了: 过怕哟 -13:我联系你: 眼儿拉卡儿给哟 -14.晚安: 安宁习, 租目塞哟 -15.生日快乐: 生一儿, 粗卡哈米大 -16.加油: 啊杂,啊杂,华一艇(A ZA A ZA FIGHTING) -17.哥哥, 我喜欢你: 哦爸, 萨郎黑哟 -18.请帮我: 多哇住塞哟 -19.我叫...: 错能... -20.我是中国人: 错能, 总谷沙拉米米打 -词语: -1.知道: 啊拉嗦 -2.开始: 洗嫁 -3.勇气: 庸 gi(第三个声) -4.王的男人: 枉gie腩人 -5.真是的: 啊西 -6.你先说: on这巴爹哟 -7.他们: kei du(第三声) -8.没有(不是): 啊你哦 -9.你是谁?: 怕你衣死尬? -10.你疯了: u捉索 -11.但是: 肯爹 -12.奇怪: 衣索念 -13.什么: 爹? -14.是: 爹 -图片家庭: -1.父亲: 啊波几 -2.母亲: 啊莫你 -3.祖父: 哈拉波几 -4.祖母: 哈日莫你 -5.叔叔: 身ten(第三声) -6.阿姨: E莫 -7.女儿: 呆儿 -8.儿子: 啊得儿 -9.哥哥: 轰您(第三声)10.弟弟: 男东先 -11.姐姐: on你 -12.妹妹: 哟东先 -13.侄子: 左(第一声)卡 -14.妻儿: 不(第一声)印 -15.丈夫: 男骗儿16.孙子: 孙杂 -17.孙女: 孙女哟 -18.岳父: 汤引 -19岳母: 汤莫 -20.婴儿: 哟啊 -21.男士: 男杂 -22.女士: 哟杂 -23.朋友: 亲古 -24.同事: 东木 -25.搭档: 滩杂 -26.邻居: 衣屋 -27.孩子: 啊义 -28.青年: 称你恩 -29.成年: 孙你恩 -30.夫人: 不(第一声)印 -31.新郎: 新囊(第四声) -32.新娘: 新补 -职业: -1.演员: gie屋 -2.医生: A刹 -3.翻译: bwn 诺嘎 -4.警察: gon差儿 -5.老师: 称签您(第三声) -6.讲师: 刚刹 -7.律师: gon诺刹 -8.记者: gi杂 -9.教授: 高属 -10.校长: 郭丈 -11.工程师: an军你儿 -12.农夫: 农(第一声)补 -13.画家: 花尬 -14.政治家: 睁西尬 -15.店员: 种稳 -16.经理: 江里 -17.理发师: E把刹 -18.音乐 家: 饿妈尬 -19.公务员: 公木稳 -20.作家: 杂尬 -21.秘书: 逼索(第四声) -22.外交家: 岳郭gun(第三声) -23.舞蹈家: 木拥尬 -24.检查官: 工擦关 -25.部长: 不(第一声)丈 -26.董事长: E刹丈 -27.董事: E刹 -28.业务员: 喔木稳 -29.公司职员: 挥杀稳 -30.工人: 诺(第一声)东杂 -31.社长: 擦丈 -32.家庭主妇: 尬种主补 -图片交通建筑物: -1.人行道: 机多 -2.街道: 郭力 -3.方向: 帮hian儿 -4.路线: 挪(第一声)孙(第三声) -5.火车: 低踏 -6.公共汽车: 波死 -7.卡车: 特落 -8.货车:特落 -9轿车: 杂东擦 -10.地铁: 机哈撤 -11.停车场: 朱擦丈 -
具有误导性的广告语都有哪些?
“15种营养,一步到位!”“非油炸更健康。 ”……这些广告是不是非常具有诱惑力?一直以来,本报不断接到读者来电询问一些电视广告语是否可信,内容涵盖饮料、零食等多个品种。 值此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为您揭示某些商品广告语存在的煽动性、迷惑性和诱导性。 消费者多被广告语忽悠李女士的儿子今年刚满3岁,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身体瘦弱,头发稀少,被确诊为营养不良。 李女士说,孩子在断奶后就随爷爷奶奶住,一直不好好吃饭。 一天爷爷看到了“营养快线”饮料的广告,买了给孙子喝,结果就成了习惯。 孩子现在每天要喝3—4瓶营养快线,米饭和水果基本不碰。 “香浓牛奶加纯正果汁,15种营养,一步到位!来不及吃早餐,就喝营养快线!”李女士坦言,这句广告词就像在描述一种营养丰富的母乳替代品,不动心都难。 还有像“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的口号,让红牛成为不少人熬夜的必备饮料;“浓汤宝,十五分钟做好汤,营养又好喝”的广告语更是让许多没时间做饭的主妇动心;薯片“非油炸”的说法也是偷梁换柱的误导。 细数周围的电视食品广告,总能挑出一两个和健康生活习惯背道而弛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前虎表示:“这些广告语初听没有太大问题,但细细琢磨会有不少营养健康方面的误导,厂家应该多为消费者考虑,在细节上加以注意。 ”专家点评广告健康误区对于上述提到的几个广告语,专家表示,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进商家设好的陷阱。 “来不及吃早餐,就喝营养快线!”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直接反应就是“一瓶营养快线能代替一天的早餐”。 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认为这种广告语非常不合理。 “营养快线中除了含有一小部分牛奶外,其他都是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一瓶的营养还抵不上一杯豆浆。 ”马力平表示,正常人的早餐标准应该是50—70克的主食、部分高蛋白食物、少量水果和蔬菜。 营养快线这种饮料,不但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反而会让人摄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长期饮用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良,严重损害身体免疫力。 所以,营养快线根本不能代替早餐。 “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有研究称,在人体极度疲乏时并不适合大量饮用红牛等功能饮料。 一名英国人就因连喝4罐后,心脏病发而死。 马力平表示,红牛等含咖啡因的饮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但累了、困了就马上饮用,会刺激中枢神经,并会引起系列效应,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 宣称“十五分钟做好汤,健康又营养”的浓汤宝,实际上配料表上除了猪骨粉、猪骨髓油等之外,就是增味剂、食用香精、白砂糖、增稠剂、香辛料等,其营养价值跟自家熬的汤完全没法比。 如果消费者受到广告语的误导,做汤时经常使用浓汤宝,会使“喝汤吸收营养”失去意义。 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仝慧君还提醒,浓汤宝含盐量相当高,摄入太多盐分对健康很不利,尤其高血压和肾病患者更危险。 “非油炸”的薯片其实是用油烤制的,而非不用油。 而且,薯片含盐度非常高,欧洲多国对多种品牌、做法的薯片检测后得出的结论称: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也就是说,吃薯片等于在吸汽车的尾气。 四招避开商家诡计现在的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如何规范?王前虎表示,首先商家应该在激烈竞争中做到自律;其次有关行业协会应该牵头制定定性定量的行业广告规范;最后,广告语中的健康误导一般比较隐蔽,消费者看广告一定要“多个心眼”,学会分辨商家宣传技巧,尤其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重点宣传要特别小心。 商家一般会在其认为值得宣传的卖点上大做文章重复宣传,但往往有些夸大。 对于食品类新概念的推出要特别注意,比如“非油炸”等,也许只是商家换汤不换药的包装技巧。 避开以美女、孩子和动物为主角的宣传广告。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博士黎景气表示,这是广告创意的3B原则(BEAUTY、BABY、BEAST),这种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在广告中看到要特别注意。 食品标签不能只看保质期。 看配料成分和营养成分时,尽量少选择化学合成物多的食品,多选择新鲜原料制成的食品。 避开反式脂肪酸、防腐剂等显而易见的有害成分。 遵循多样新鲜的饮食原则。 日常饮食中,人们应该广泛食用多种食物,以新鲜为好。 谨慎选择商家宣传的再加工食物。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e36025dc2f08a61794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