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爱鸟故事
图①:河南三门峡市灰堆石村,红腹锦鸡正在漫步。
沈锦潮摄
图②:北京永定河畔,崖沙燕捕虫回巢哺育幼鸟。
郝志全摄
图③: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莲宝叶则山上,胡兀鹫展翅飞翔。
沈锦潮摄
图④:上海崇明东滩保护区,小天鹅飞往江边滩涂觅食。
姜添翼摄
图⑤:西藏墨脱县原始森林中,火尾绿鹛俏立枝头。
肖辉跃摄
图⑥:湖南宁乡市靳江河畔,大斑啄木鸟正在觅食。
肖辉跃摄
图⑦:四川康定市高山上,一对白腹锦鸡正在嬉戏。
沈锦潮摄
图⑧:青海湖畔,大天鹅在休憩。
肖辉跃摄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保护鸟类,必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还要增强保护意识,不断壮大爱鸟、护鸟者的队伍,形成严密的鸟类守护网。最近,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摄影爱好者,听他们讲述用镜头拍鸟、护鸟的生动故事,也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守护可爱的“天空精灵”。
——编者
首先要爱鸟懂鸟
浙江省金华市退休教师沈锦潮
我今年69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快乐的“拍鸟人”。7年来,我去过20多个省份,自驾行程超过5万公里。粗略一算,拍了差不多400多种鸟,总共50多万张照片。
7年前,有一次我去参观金华市老干部摄影协会在公园办的鸟类摄影展,那里面一幅幅鸟类照片拍得可真好!没想到我们的城市里有这么多漂亮的“小家伙”,我当时就有了拍鸟的想法。
儿子很支持,不久就买来了一套专业摄影设备,从此我便走上了拍鸟之路。很快,我就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比如拍鸟一般选择春冬两季,春天的鸟最活跃,羽毛也最漂亮。到了冬季,有一些过境鸟会飞来,能拍到一些平时难以遇到的鸟类。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这两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拍到的鸟类越来越多,观鸟的人也越来越多。周末,很多人会到公园寻鸟,辨别它们的种类,观察它们如何觅食、迁徙、社交。不仅如此,周围互通“鸟讯”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各个观鸟人,我们间接形成了一张鸟类保护网。
刚开始我就在金华地区拍,不仅拍到了翠鸟、鹪莺、水雉、白鹭、白琵鹭、绿头鸭等,还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白鹤以及东方白鹳。
后来觉得不过瘾,我开始到全国各地拍鸟。去年2月底,我和3位好友出去了40天,到11个省份去拍鸟。记得在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我们在山上等待了2个小时,终于拍到了在雪地上觅食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
拍鸟首先要爱鸟、懂鸟。无论是用相机,还是用无人机,拍摄过程中都不能大声喧哗惊动鸟类。每当发现有不文明的拍鸟行为,我都会上前制止。
都说动物有灵性,我在拍鸟的时候感受到了。有一次,我正在拍鸟,头顶上忽然飞来一只鸟叫个不停,后来又飞到鸟巢下面的草丛中。我意识到有幼鸟掉在了草丛里,鸟妈妈应该是在向我求助。我捡起小鸟放回鸟巢,鸟妈妈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我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照片,并标注好对应的鸟类名字。每年4月浙江的“爱鸟周”,我都会把这些年拍的鸟类照片做成展板,为大家科普和宣传鸟类保护知识。
照片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鸟类小精灵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守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鸟类的和谐共处。
一边观鸟一边写作
湖南省生态文学作家、摄影师肖辉跃
“黎明,天空一片靛蓝,浓雾在河中缓缓流淌。”
“一只小白鹭的歌声从浓雾里升起,贴着水面落到河西岸的一块大石边。接着两只、三只、五只,相继有十一支歌起飞。”
这是我在2023年出版的书籍《醒来的河流》中的一段文字,也是我从家乡——湘江一级支流靳江河丰富的动植物生态资源中观察到的一抹寻常。在这条河边,我用约10年的时间,捕捉到了192种鸟类、32种鱼类、16种蜻蜓、28种两栖爬行类以及8种哺乳动物的踪影。
追寻蓬勃生命景象,特别是鸟类的迁徙,让我如痴如醉。
2014年初冬,我被一则报纸上的野生动物保护广告吸引,来到了鄱阳湖。茫茫的草地上,一群白鹤从头顶飞过,整个鄱阳湖上空都回荡着它们的歌声。同行的老师告诉我,白鹤在全球只有2000多只,而全球98%的白鹤都在鄱阳湖越冬。为什么白鹤要飞到鄱阳湖越冬,为什么数量又如此稀少?这些疑问吸引我爱上了观鸟。
近几年,我发现靳江河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有我童年时代没有见过的白鹭,也有在当地“消失”了近20年的喜鹊。
是什么原因让白鹭和喜鹊回归?靳江河流域还藏着多少大自然的秘密故事呢?为了探寻这些谜团,我开始了“家乡寻鸟之路”。
绿头鸭、苍鹭、白顶溪鸲、金头扇尾莺……第一趟观鸟,我就记录下40种鸟。我压根儿就没想到家乡有这么多鸟类。我首次看到金头扇尾莺是在靳江河。
10多年前初次接触观鸟时,我拼命找国内外各种工具书,恶补鸟类学知识。当时,国内这样的生态文学作品还比较少。
我是否也能写一本与鸟有关的生态文学呢?从那时起,我拿起笔,开始一边观鸟,一边写作。
2019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观鸟笔记,也是一部自然文学作品《飞跃高原》。近10年间,我在靳江河连续、系统地观察,几乎每一天、每一年都有惊喜和收获。那些独特的经历,促成了我的第二部自然文学作品《醒来的河流》。
凭借长时间的观察,我能看到人与自然、人与鸟的关系的一个演变过程——北灰鹟与喜鹊如何回归、家燕在本地的居留……这些细节如河流一般,在我笔尖之下丝滑流淌。
现在,我又开始了新的观鸟之旅——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创作我的第三部生态文学作品。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在生态保护、科研科普等方面发挥作用,给大众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拍鸟让我发现家乡之美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工姜添翼
我是一名95后退伍军人,开启拍鸟之路完全出于偶然。我购买了相机和长焦镜头后,一开始只是拍拍风景和花草,后来又跟着摄影爱好者去公园里蹲鸟,等鸟飞近时拍鸟。
2023年,因为工作变动,我回到家乡崇明岛。我家离世界自然遗产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30分钟的车程。这里是亚太地区春秋季节候鸟迁徙的停歇地,也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拍摄资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每到周末,趁着天还没亮,我就开车往东滩跑,这时鸟类活动最活跃。一开始对周边环境不熟,一路停停拍拍,一天下来也拍不到什么。在崇明区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赵天天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了解了东滩的鸟类分布。从那以后,我转变为记录鸟类迁徙的观察者。
抓拍飞鸟有技巧,光线也有讲究,清晨和傍晚的光线,照射在鸟身上能拍出美丽的画面。东滩保护区地广人稀,北部、中部、南部都存在不同的生境,栖息的鸟类也不尽相同,吸引着观鸟人在不同区域间往返。为了赶时间,我就在车上啃点干粮充饥,从凌晨拍到傍晚。
做鸟类观察者需要有相关的知识,一开始我并不识鸟,现在我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鸟。两年来,我已经累计拍摄到200多种鸟。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东方白鹳、勺嘴鹬、黑脸琵鹭、震旦鸦雀等众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珍贵照片。我会定期把拍摄到的鸟种类记录上报给上海野鸟会,作为科学研究的补充数据。有时候,我还会去东滩保护区志愿者活动会听课培训。
拍鸟最大的快乐来自意外。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在东滩南部观察到一个家燕与短嘴金丝燕的混群,随手拍摄了几张照片。在检查照片时,燕群中一只不同花色的鸟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似乎是崇明从未有过记录的种类——白腹毛脚燕。经上海野鸟会确认,这不仅是崇明拍摄到的首例白腹毛脚燕,也是上海市自1994年以来第一次对白腹毛脚燕确切的野外记录。那天,我激动得几乎睡不着觉。
我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开设了两个鸟类相册,一个叫“东滩观鸟记”,一个叫“上海观鸟记”,发布了700多张照片,还获得了该平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共创伙伴”称号,这让我感到骄傲。观鸟、拍鸟让我在平常生活之外,找到了人生另外一番天地。
拍鸟让我重新发现家乡之美,我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唤起大家保护自然的意识。
希望更多人加入护鸟行列
“自然之友”野鸟会观鸟活动领队郝志全
我今年28岁,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2020年,我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环颈雉。透过望远镜观察,只见它华丽的羽毛散发出金属的色泽,颈部呈绿色环带,长长的尾巴在微风中颤动,非常漂亮。从此,我迷上了观鸟,一有时间就背上相机、望远镜去寻找鸟儿的踪迹。
回到北京后,我经常和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一起观鸟、拍鸟。此后,我担任“自然之友”野鸟会观鸟活动的领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领鸟友们到圆明园观鸟。
作为野鸟会第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鸟类调查项目,圆明园观鸟从2002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20多年。圆明园鸟类调查有东线和西线两条路线,东线路线较短,水域面积多,水鸟相对易于观察,适合新手和体力不好的鸟友。西线线路长,徒步需要4个小时,适合体力好和有经验的鸟友。观鸟时,我会一边带着大家观察,一边讲解鸟类觅食、求偶等行为,并记录当天观察到的鸟种、数量和位置。最多的一次,我们记录了49种鸟,在一个市区的公园中能看到这么多种鸟,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观鸟不仅能带来视觉的震撼,也是一种听觉享受。鸟儿们求偶时会鸣唱,和平时的叫声不一样。譬如被称为“百舌鸟”的乌鸫,在求偶季的叫声特别优美。清晨走进公园,各种鸟儿在鸣唱,好似在开一场演唱会,听起来非常美妙。
拍鸟时间越长,护鸟意识越强。去年6月17日,有鸟友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说是有关方面准备铲除永定河特大桥南边的一处细沙崖壁,实施护坡工程。这处崖壁是北京最大的崖沙燕栖息地,当时正值崖沙燕繁殖季节,至少1/3的雏鸟还未出巢。大家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很快,工人暂停了施工,工程队和机械设备撤出现场,之后,治河方案也进行了修改。小燕子的“家”保住了!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北京的鸟类越来越多。新疆鸟种白眉歌鸫和田鸫,以及过去并不常见的北长尾山雀、原本生活在东南亚的爪哇池鹭都在北京现身。
观鸟的人也越来越多,队伍中经常可以见到年轻人的身影。一些中小学还设有观鸟社团,学生们的鸟类知识越来越丰富。
这些年来,我给鸟儿拍了10多万张照片。未来,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爱鸟、护鸟行列,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丽。
与鸟结缘散文
每个拍鸟人都有一段与鸟结缘的故事,王老师也不例外。 要说清楚王老师与鸟的缘分,必须先交代他与相机的结缘。 那还是上世界八十年代,他当南山高中班主任期间。 那时候,学校主要以抓升学率为主,学校名气大不大、老师奖金高不高,主要是看毕业班的升学率高不高,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有多少,学生一进校门即开始倒计时,放假即换个地方做作业而已。 蓝喉蜂虎 可是,从不按常规出牌的王老师,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班主任,他在抓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另辟蹊径,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型的、有各自特长的人才。 于是,他除经常带他们去野外爬山、去野外上课外,还让学生自己按兴趣和爱好,组织报名成立各种不同的兴趣小组,最后,他的班成立有摄影小组、篮球小组、足球小组、徒步小组、实验小组、作文小组等等。 其时,相机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人而言都还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摄影小组十来个同学一共只有两台,对相机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只好请外面的照相师傅讲授照相基础知识,同时,请教王老师。 剑嘴鹛 这之前,王老师亦从未接触过相机,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他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除了和学生一起听“老师”讲解外,他对照说明书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熟悉,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研究,最终掌握了照相这门需要构思、需要技巧、需要耐心的技术。 此后,他深深爱上了摄影,开始是无目的的乱拍,后来拍风景,慢慢地,鸟儿进入了他的镜头,俊美的野生动物进入了他的镜头,美丽的蝴蝶进入了他的镜头,小小的昆虫进入了他的镜头,再后来,就连各种花草树木也都进入了他的镜头。 说起与鸟的结缘,已是退休以后了。 退休后不久,他和朋友自组“绵阳野外科考队”,自筹经费,自行攀登考察绵阳第一高峰——雪宝顶,在对其进行科学考察的`途中,他偶然拍到了几张鸟儿的照片,其中一只有着金黄色腹部、黑色翅膀、一对晶亮的眼珠如黑宝石般纯净,在那狭长型的黑色眼圈之上,仿佛被人静心描上了一抹优美的金黄色眼眉,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只鸟儿,正是它的美丽把他带上了一生观鸟、拍鸟、爱鸟、护鸟、写鸟的行摄旅程。 金色林鸲 另一只鸟儿却像披着一件黑色斗篷,从头、胸到整个背部一倾而下直到尾羽中央都像黑夜那般黑,可是,它的整个喉部以下却是那么鲜艳的棕黄色,这美丽的色彩一直覆盖到它的尾羽之下,直至将黑色尾羽包围起来,就像要保护着它似的。 白顶溪鸲 他被这些美轮美奂的精灵深深吸引,王老师一生有个最大的特点,爱学习,爱专研,不懂的,一定要弄懂。 这些陌生而美丽的鸟儿,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它们叫什么名字?栖息于那些地方?有什么习性? 那时候,我国对鸟儿的认识刚刚起步,观鸟、拍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他拿着照片请教生物专家得知,那只金黄色眼眉的鸟儿名叫金色林鸲,而那只尾羽镶棕黄边的鸟儿名叫赭红尾鸲。 另外还有几种鸟儿甚至连专家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橙斑柳莺 从此,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些美丽精灵,并一发不可收拾。 22年间,他跑遍了绵阳的山山水水,仅涪江发源地、绵阳最高峰——雪宝顶就去了37次之多,西藏去了十多次、新疆去了七、八次,秦岭、川西高原、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更是家常便饭,其它神农架、贺兰山、祁连山、太行山等等无一没有他行摄的身影。 就在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他还没有完全从俩月前因在川西高原拍鸟受伤中康复过来,就又去云南高黎贡山拍鸟了,这一次他不仅拍到了比天空的蓝色更蓝、比海水的蓝色更深的纯蓝色紫啸鸫,而且在那里也拍到了金色林鸲。 这一次,他的鸟类图库里又增加了十来个新品种。 蓝翅希鹛 可以这么总结王老师,只要有鸟儿飞翔的地方,就有王老师的矫健身影!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发现鸟类1400余种,而他拍摄的就达近900种,鸟类照片4万余张,他被誉为“中国鸟种拍摄数量最多的人”之一。 对鸟儿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带给他灵魂的愉悦,带给他人生的价值,带给他生命丰富的精神内涵。
对鸟的描写作文400字
1. 描写鸟的作文400字
世界上的动物非常多,但要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真是非常难.如果有人非要我挑一个最喜欢的,那我就只能挑鸟了.
鸟的种类非常多,最大的鸟翅膀伸开有十几尺长,可以在海上连续飞行好几天;最小的鸟是蜂鸟,只有一寸多一点儿,可以放在人的手掌心上. 有的鸟飞起来声音很大,人们可以听到翅膀振动的呼呼声;有的鸟飞起来悄无声息,像猫头鹰.鸟的羽毛的颜色真是丰富极了,有的鸟的羽毛是鲜红色的,有的鸟的羽毛是天蓝色的;有的鸟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有的鸟的羽毛是鹅黄色的;有的是纯纯的白色,有的是亮亮的黑色,真的是鲜艳夺目,丰富多彩.
在鸟类中,我最喜欢的鸟是鹰,因为鹰看上去非常雄壮威严,尤其是它起飞的时候,一下子冲天而起,速度非常之快,而它在空中翱翔的样子,看起来更是矫健漂亮.它的眼睛非常锐利,当它看到地面上的猎物的时候,俯冲的速度简直像离弦的箭一样,真是勇猛极了.
我喜欢鸟类,因为我最羡慕鸟类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2. 关于鸟的作文 500
雨过天晴,许多鸟儿都纷纷地停在电线上、树枝上、花上,那清脆的鸟叫声,像一首有旋律的曲子,好轻快啊!有些人喜欢养鸽子,一大清早,主人就挥动着旗子,让鸽子飞出笼子,在天空中飞翔,好似军队正在操练,向着光明飞去。
鸽子们展开了灰色的翅膀,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线,那灵巧的… 雨过天晴,许多鸟儿都纷纷地停在电线上、树枝上、花上,那清脆的鸟叫声,像一首有旋律的曲子,好轻快啊!有些人喜欢养鸽子,一大清早,主人就挥动着旗子,让鸽子飞出笼子,在天空中飞翔,好似军队正在操练,向着光明飞去。 鸽子们展开了灰色的翅膀,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线,那灵巧的身子,像飞机般的滑行。
到了黄昏,鸽子一只只飞回了笼子,那可爱活泼的景象,就从蓝天中消失了。 绿色的水田中,仿佛有成群的白色斑点,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鸟中的舞蹈家——白鹭鸶,正停在水田中,用那尖锐的嘴巴啄食。
向田中扔一块石头,一下子,成群的白鹭鸶,一只只展开了白而大的翅膀,飞向蓝天。 那飞翔的姿势,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啊!那轻巧的身子升上了天空,挥动着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我差点把它看成了美丽的鹤子,那美丽、优雅的飞翔姿势,使我也跟着跳起舞来。 隔壁的林伯伯很喜欢养鸟,我经常到他家去看鸟,久而久之,我也能体会笼中鸟的心情。
我鸟儿有感情的动物,而且跟人类一样。 挂在屋檐下的鸟,偶尔仰起头来望着天空自由飞翔的鸟,掉了几滴眼泪,心中仿佛伤心地喊着:“放我出去!放我出去!”看到那些鸟儿,我觉得好可怜,鸟甚至痛苦得奄奄一息了,也挣扎地用那尖尖的嘴巴,啄那坚硬的铁锁。
我劝林伯伯把那可怜的鸟儿放了,林伯伯看着它们个个可怜地望着天空,就把笼门打开,把笼中的鸟儿放出去了。 鸟,是生活中的伴侣,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现在有许多人捕杀鸟类,这是不对的,应该爱护它们。
3. 描写鸟的作文 400字 什么鸟都行
童年的麻雀
麻雀越来越少见了.
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麻雀是唯一不分四季,长期接近人类,最亲近我们的鸟类.它们喜群居生活,曾遍布乡野和城市.它们的声音和足迹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相栖相依,生生不息.
麻雀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的籽种为食,也捕食小昆虫.我们土语叫它们老家贼.
从前的麻雀真多,多到人们把它们当成了四害.的确,麻雀危害庄稼,夏秋季节,稻田中飘拽的稻草人风景,是农民为了吓唬麻雀而立.可麻雀对人类毕竟弊少利多,是我们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人的滥捕滥杀,已造成麻雀生存空间持续性地缩小,麻雀慢慢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记忆中,童年夏日清晨的懒觉总是被麻雀的争吵声打断.每天,晨曦微白,勤奋的麻雀们就已起床,在茂密高大的杨树上呼朋引伴,活动腰翅.伸展歌喉, 开始愉快的一天.唧唧喳喳的欢叫声响彻宁静的山镇,家家户户屋顶的炊烟也随之弥散开来,麻雀呼唤我们开始新的日子.于是,一整天,到处都是麻雀好动的身影和随意的歌声.
黄昏时节,麻雀们又会聚集在房屋周围,吵闹不停.似乎在一起召开总结会议,对一天的生活进行交流,之后双双归巢,暮色便渐渐浓了,这时出奇的静谧.
麻雀伴随了我们乡村小孩的童年.那时,每个孩子随身必备的一个玩具是弹弓.我也穿着带兜儿的绿上衣,一面的兜儿里装着弹弓,另一面的兜儿里装着用作子弹的小石子,整天穿梭于杨树下,不时地对着树枝.电线.屋脊以及木堆上停留的麻雀瞄准和射击.因为水平问题,整个童年,仅有一次击中过麻雀,那只倒霉的麻雀被击中后从树枝上跌落,但也只是趔趄了一下,便飞入夕阳深处不见了.就为这一小小的成绩,我向同伴们讲了许多回,每回都流露出遗憾的心情.
麻雀是我们当地的土著居民,它们总是和我们一起执著守护着这片传统的乡土.其它候鸟在深秋时就扔下这里的家,飞去温暖的南方避寒.只有麻雀,坚持着老家的严寒.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麻雀们失去了许多觅食和游戏的场所,便成群结队到乡路上.到村落场院中活动.成群飞翔,捡拾可食的东西.我们就常常看到它们与鸡狗争食的情景了.我也曾经在雪地上扫开一块雪,支上萝筛,放上粮食作为诱耳,准备抓几只作为宠物.也扣住过几只,只是在从萝筛中往外抓时都顺缝跑掉了.
今天,我真为童年时的捕鸟水平感到欣慰.因为,我为此没有伤害过麻雀.
乡村清新的空气.乡村自然的田野风光和纯朴的村落依旧.然而,乡村的麻雀却踪影难寻了,乡村因缺少麻雀的吵声变得寂寞了,失去了一种天籁之音.
我们拥有了许多从前没有的东西,可我们又在失去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这是我们的无奈
麻雀还能回归家园吗我怀念它们.
4. 【描写鸟的作文片段400字最好
笼 中 的 鸟 要不是因为写关于鸟的作文让我去观察小鸟,我还没有注意到在我们住家的院子的花园里,邻居们居然喂了这么多鸟!这些小鸟都关在一个个笼子里.有长着象老虎花纹般的虎皮鹦鹉;有羽毛雪白的白尾鸟;有嘴巴又红又尖的红嘴玉;有长着一条长长白眉毛的画眉…… 在另一个笼子里,孤孤单单地关着一只个头比其它鸟小得多的鸟,我看着它觉得眼熟——它的颜色很鲜艳,全身的羽毛翠绿晶亮,头部是橄榄色,腹部却又是赤褐色,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我问养鸟的爷爷,他告诉我这鸟叫翠鸟.我一听,既惊讶又兴奋,我们不是刚刚学过《翠鸟》这一课么?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再来观察这只鸟——只见它非常不安分,总在笼子里上下翻飞,不停地跳来跳去,似乎是想撞开笼子飞出去.想起我刚学过的课文,我突然对它产生了怜悯之情.我想它也许正渴望回到它那陡峭石壁上的洞穴;也许它正想贴着水面疾飞;也许它想停在苇杆上,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望着在笼子里窜来窜去的翠鸟,再看看关在其它笼子里的鸟,我突然感到一种忿忿的不平——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关起来?它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不应当被囚禁在这笼子里!人啊,应当给小鸟以自由。
5. 鸟的作文400字
我家阳台的花盆边有一个鸟窝。
鸟窝中有一只小鸟,鸟儿真可爱,胖胖的身子,圆溜溜的眼睛,黑里透绿的羽毛,又尖又长的嘴巴,头上还有几个小斑点呢!特别是那粉红色的脚,真逗人喜欢。 鸟儿生了一个鸟蛋,鸟蛋白花花的。
小鸟是我家的亲人。 小鸟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温暖干燥的天气,它都陪伴着鸟蛋。
给小鸟食物是我们的任务。 我看见小鸟没有东西吃,便到厨房拿出两个盘子,一个装米,一个装水。
我小心翼翼的把水放到鸟儿身边,它一动也不动。 我放米时她有些不安,用爪子抓了我几下,我还是没放弃,竭尽全力的把米放到鸟儿最近的地方,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发现鸟爸爸这几天没有出现,一定是和杜鹃跳舞去了。 哎,现在的年轻人……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今天,天空刮起了大风,我心里很慌。
老爸看出了我的担忧,他飞快的来到杂物间,迅速的拿出了木板、塑料泡沫和薄被子。 他把材料拿出杂物间,如箭一般奔到鸟窝旁,慢慢地推开窗口,缓缓地把木板插入前面,再把泡沫放到右边,最后把被子铺在上方,一间温暖的小屋就搭建好了。
早上,我看了看窗口,哇!鸟妈妈不在家,我沉默了一会儿。 “一定是找鸟爸爸去了,哎,鸟爸爸,好久才能看到你呀!”爸爸伤心的说。
中午,鸟妈妈回来了,我看了看两只盘子,哇!没米了,我迅如闪电的跑向厨房,飞快的抓了一把米,跑向鸟窝。 我推开窗户,刚准备放下米时,被鸟妈妈看见了,她能明白我的心意吗?我刚把米放好,它用坚硬的臂膀拍打了我一下。
我把窗户关上,躲得远远的,担心咱家的小客人下次不来了。 下午,我睡觉起来,准备望一下远,看见了有几只小鸟和鸟妈妈叽叽喳喳。
“不会是他的亲人吧?”我问。 “什么亲人,不会吧?”爸爸妈妈好奇的说。
妈妈拿出照相机给鸟儿拍照。 我仔细的看着镜头,爸爸拿出本子写精品博文。
我小声的说:“这可是不容易看到的场景,看吧,不然就没有机会了。 ”太阳落山了,几只鸟儿也走了,只有鸟妈妈在窝里……朋友们,还有更有趣的小鸟故事等着你呢。
6. 【我要一个关于保护鸟类的作文,300字
“保护鸟类,保护我们心中的美.” “草长莺飞的季节,不要让鸟儿的叫声成为回忆.”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 听到这些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我们触目惊心:鸟类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大概可分为:凌波仙子——游禽,湿地之神——涉禽,空中雄鹰——猛禽,攀援冠军——攀禽,竞走健将——陆禽和无冕歌王——鸣禽,但如今,这个庞大的家族渐渐开始衰败了,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了,以往常见的鸟儿也变得少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近年来,人们开始滥杀鸟类,肆意捕捉鸟类,还把一些色彩艳丽的鸟类贩卖给其他人,以此来赚钱,还有一点,那就是,天上的鸟越来越少,餐桌上的鸟越来越多,可怜的人们啊!觉醒吧!假如没有了鸟类,抬头仰望天空时只会看到蔚蓝的天空与四处游荡的白云相依相伴,在工作之余,将再也无法听到悦耳清脆的鸟鸣声,人类将听不到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整个田野、山林将成为害虫的天地,想想,如果农田成为害虫的天地,农作物就将成为害虫的食物,没有了粮食,人类岂不是要闹饥荒?一年接一年的大饥荒,人类怎能生存!鸟是人类的朋友,每一只鸟都是一只快乐的小精灵,保护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还记得那首歌吗?“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样爱鸟、护鸟,鸟类家族还会庞大起来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鸟类,让鸟类永远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鸟类摄影技巧分享
随着数码相机的日益普及,摄影爱好者中根据自己喜爱的拍摄题材划分出了不同的圈子,有的爱风光,有的爱人像,有的爱微距,也有的爱“打鸟”。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打鸟”的技巧,希望能给各位爱鸟人士一些帮助。 如果有朋友愿意分享自己的“打鸟”心得,欢迎加入迪派论坛参与讨论。
器材先决
对于人像、风景、生活写实等摄影题材来说,创意可能比器材更加重要。 不过关于鸟的摄影绝对是“器材先决“的一种题材,先不说光圈、连拍等考虑,单单是镜头焦距不够长,就无法在野外拍摄到清晰的雀鸟相片。 所以,长焦镜头是拍摄野鸟的最基本条件。 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长焦镜头已经是基本级数,有时由于距离太远还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够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个1.4x增距镜使用。 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过由于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类焦距的”打鸟“爱好者为数不多。 现时也有的高倍变焦DC,焦距可达800mm以上,比专业拍友的600mm大炮更强,只不过对焦及连拍速度较慢,拍摄一些静态的镜头还是应付得来的。
尼康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佳能 EF 600mm f/4 L IS II USM
要捕捉雀鸟飞行、猎食的动作,相机反应一定要够快,这里所指的反应是指对焦及连拍速度。 基本上愈是高级数的单反相机,对焦系统便愈先进,连拍速度也较快,快门时滞(按下快门键与实际曝光之间的时间)及观景器遮黑时间也较短,对于拍摄动态的雀鸟相片较为有利。 此外,高级的单反相机通常会有较多的对焦点数,覆盖画面的较大范围,即使雀鸟偏离画面中间仍可准确对焦。 而数十个对焦点中,如果当中的十字对焦点数目愈多,对焦反应便愈灵敏,对于拍摄净色的雀鸟会有较佳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由于长焦镜头大部分都镜身内置超声波对焦马达,因此对焦速度亦很大程度受镜头的对焦设计影响。
尼康旗舰单反与其51点对焦点分布 佳能旗舰单反与其45点对焦点分布
一支600mm长镜连机身的重量随时超过6kg,即使镜头设有防震,但要长时间手持几乎是没有可能,因此脚架及云台亦是鸟摄的重要外围器材。 云台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云台,在追踪雀鸟时松开云台锁来拍摄,以帮助稳定镜头。 较专业的可以用悬臂架,亦即俗称的秋千架,上部由一个活动架组成,可将镜头连同镜头架装上插板,下方则为水平转向轴,两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灵活摆动。 至于在三脚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负重之外,同时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后两者对三脚架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
捷信GT5541LS 三脚架,最高负重25 kg。专为大光圈长焦镜头而设的曼富图393秋千架。拍鸟的注意事项 为了要逃避被猎杀,避开人类是野生雀鸟的天性。 它们无论进行任何活动都会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一旦被它们发现人类入侵了安全距离范围,雀鸟便会自动走远一点,甚至是实时飞走。 为了争取较接近的距离拍摄雀鸟,拍摄时要尽量减少惊动雀鸟的机会。 最基本当然是减低声浪,一些噪音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令雀鸟变得警觉。 此外,衣物亦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穿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啡、绿色)会有“保护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鸟摄爱好者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将镜头包上迷彩伪装。
穿接近大自然颜色的装束,镜头甚至加上迷彩伪装,可减低惊动雀鸟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雀鸟是不能受控的主体,在拍摄时我们只能够自己配合雀鸟的习性,所以观察、了解雀鸟的习性对鸟摄有很大帮助。 野生雀鸟最基本要留意的习性是它们习惯早上及黄昏觅食,下午通常会休息,如果想拍摄飞行、觅食等动态就要注意拍摄时间。 另外,在湿地觅食的候鸟活动范围也会受潮汐影响,例如在大潮退时会显现出大片的沼泽,雀鸟觅食时就会有空间走远一点避开人类,拍摄起来会较困难。 相反在大潮涨时,潮水将沼泽泥地全部覆盖,雀鸟就根本不会在水面觅食,只会在树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涨退之间是最佳的拍摄时间。
黑脸琵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估计约2,000只,但其实在冬天的南生围一带并不难见到踪影。 春天燕子喂食幼鸟。 飞翔中的小白鹭最考相机的追焦功力。 早上鸟儿会在泥滩觅食。 上文提到野生雀鸟摄影的一部分先决条件及注意事项,今回正式进入正题,跟大家讨论一下拍摄雀鸟的一些基本摄影技巧,为雀鸟摄影的初学者提供一点意见。 当然,掌握这些技巧只是拍摄雀鸟的基本条件,要拍出好的作品,最重要是「起锚」,多拍、多尝试是不二法门,耐性更是不可缺少。
光源 光是摄影的最重要元素,所以跟拍摄任何题材一样,光源也是鸟摄的一大考虑。 通常鸟摄爱好者都会在早上以及近黄昏拍摄,除了是因应雀鸟的觅食习惯,也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以利用到太阳的侧光。 由于阳光以较倾斜的角度照射,因此摄影师可以按需要自己走位配合,当太阳在自己后方时就可以用正光照明,太阳在自己前方的话就有背光、背侧光照明的效果。 如果在正午拍摄,光源便会变成顶光,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甚么时候用甚么光源呢?很视乎当时雀鸟所处的环境。 当拍摄在大范围的地方如沼泽、水面、天空的雀鸟时,就最常用正光拍摄,一来可以避免水面、地面的反光令背景变成一片死白,二来自己在背光位置的话,雀鸟较难看清楚自己的动作,惊动雀鸟的机会也少一点。 而且由于光线充足,快门速度也得以提高,有利凝固雀鸟一瞬间的动作。 不过当拍摄在树林、草丛的雀鸟,又或者画面的背景较暗时,就可以用背光方法拍摄,令阳光勾划出雀鸟的轮廓,增加相片的立体感。
在水上或沼泽活动的雀鸟可用正光拍摄。 池塘由于水面有树林的倒影,令水面的背景较暗,可以用背侧光来呈现立体感。 相机设定※ 曝光模式 由于要拍摄的雀鸟大概都会在我们预计的地方出现,加上阳光的变化不会太大(除了在多云情况下),因此摄影师多数都会用 M 手动曝光模式拍摄,预先锁定相机的光圈、快门、ISO,这样便可以避免相机的测光太过受不同的背景亮度影响。 由于要以高速快门来凝固雀鸟的动作,即使在「光天化日」的情况下,通常都会用上 ISO 800 或以上的感亮度,令快门速度保持起码有 1/1000 秒以上。 M mode 是鸟摄最常用的曝光模式。 使用 1/1250 秒快门,可以凝固燕子在空中的动作。
※ 测光方法 在设定光圈、快门时,通常都会参考相机的测光,以重点测光的模式,对着环境中受光相近而颜色不深不浅的地方(如水泥地、泥土、杂草等)读取数据,当然要视乎 sampling 的深浅色情况进行适度的调较,例如水泥地的颜色比 18% 中灰较浅,可以根据测光数据再增加 1/3 EV 至 1/2 EV 曝光。
※ 曝光调较 要注意的是,即使光源不变,曝光值也应根据雀鸟本身的颜色而有所适应。 例如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时,可以略为比正常减少 1/3 EV 至 1/2 EV 曝光,以避免羽毛「爆光」而失去层次。 相反,拍摄较深色的雀鸟时可以稍为增加曝光,令暗位的层次更加清晰。
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可以设定为稍为曝光不足,以保留羽毛的层次。
※ 对焦模式 跟拍摄一般动态主体一样,拍摄野生雀鸟时,可以选用相机的连续对焦(追焦)功能,并且以连拍模式拍摄,以捕捉雀鸟一瞬间的动作。 初学者可能未必掌握得到雀鸟的动态走向,这时也不妨使用相机的多点对焦功能,即使雀鸟在画面中走来走去,亦可以提高成功对焦的机会。 不过有时一些雀鸟会在固定地点出现(如水中的竹杆顶),这样就可以将镜头的对焦锁定,减省对焦的时间,雀鸟一有动作便可按快门进行拍摄,增加拍摄的反应。 当知道雀鸟通常会在哪一地点「落脚」,便可预先将对焦固定然后「守株待兔」。 构图例子三分一定律、黄金分割法等大路构图法则,同样适用于雀鸟摄影。 雀鸟视线的方向留有空间,令相片的感觉更为平衡。 在复杂的环境下,利用镜头的剪裁,为相片铺排前景及背景,增加相片的层次感。 利用水面的倒影可突出对称美。 采用较低的拍摄高度,跟雀鸟高度几乎成水平状态,除可增加代入感外,亦可以加强浅景深的效果。 雀鸟之间的视线互动,在相片中形成了无形的引导线,增加相片的故事性。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54ffec1542929946d453.html

稳定长久耐高温轻盈超薄隔热保温,轻松节能减排降能耗,用涂王品牌!领先的保温隔热新科技产品,涂王进口保温涂料,超低热导率(0.0012W/m2°С)只及市场其他隔热保温涂料产品与传统保温材料的几十分之一,能耐受更高温度(-60°С到250°С温度范围)…涂王纳米保温隔热涂料,隔热保温材料革新科技——卓越的保温隔热效能,热量零穿透,寿命10年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设施\设备之上,能强劲降低能源损耗,改善生活工作设施环境,带来可观经济收益…原装进口隔热保温纳米涂料,100%完美绝热保温,仅需使用一点点!涂王纳米隔热保温涂料,是有着全球最低导热系数的超级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比进口美国最先进的保温涂料导热系数值低约15倍,比国产一流保温涂料低40倍左右,这意味着:达到相同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涂王纳米保温涂料用量仅需其他保温涂料的几分之一甚致几十分之一…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做到100%完美绝热的新型隔热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可谓真正的叹为观止…保温隔热性能测试(视频)见证:太震撼了,保温隔热做到如此地步!涂刷有纳米保温涂层的金属板,被高温长时煎烤,放置其上的冰块竟不融化…原装进口超级保温涂料,中国区独家代理,助力节能环保,微利直销…订购热线:0571-875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