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刻意压低数值 这么热不报40℃ 权威回应来了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河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闷热。
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网友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
“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说。
事实上,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朱定真说。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朱定真表示,未来气象部门的预报会越来越向人们的需求倾斜,比如可能会预报体感温度,而不再是简单告诉大家气温为多少度,播报的信息中还要包含气温38℃和39℃有什么差异、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等。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就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气预报不同,预警分5个等级,按照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分析得出。公众可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等,更好防护高温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
上海要连下30天雨不靠谱10天以上预报不可信,上海这周到底什么天气

上海要连下30天雨不靠谱10天以上预报不可信,上海这周到底什么天气
6月19日上海宣布入梅后,网友们纷纷吐槽。 好在今天上午只是短时小雨,午后太阳露脸,温度也随即上升,最高温达30度。 不过上半夜以前仍有分散性阵雨。
明天阴到多云,午后西部地区有短时阵雨,23-28度。 未来3天,上海依旧时阴时雨,双休日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
明日天气
未来几日天气
6月22日 星期四: 阴有阵雨,23~27度
6月23日 星期五: 多云到阴有雷阵雨,23~30度
6月24日 星期六: 阴有雷阵雨,24-29度
6月25日 星期日: 阴有雷阵雨,24-27度
“上海连续30天降雨”消息不靠谱!
近日,一张显示“上海要连下30天的雨”的天气预报图在微博、朋友圈传播。 上海预警发布回应,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其实,不仅上海,深圳、厦门、宁波等南方城市也遭遇到了同一张预报图。
天气预报该如何看?
现在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如何判断信息是否真实?
(1)天气预报要有发布单位,发布时间,预报地点。 无“地点名称”、无“发布日期”,无“制作发布单位”,简直就是“三无”产品。 遇到这样的预报您就要长个心眼了。
(2)要看权威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如气象局的官网、“上海发布”官方平台等。
10天以上的预报看个热闹
未来10天以上的逐日预报,看个热闹就好。 现有的8-40天的逐日预报,是利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大气动力方程组预(一组高度非线性的方程,大气的运动方程解不出来,只能有近似解),来预测未来天气。 数值预报求出来的是近似解,还有实况值、初始条件、模型等等都会出现偏差,就算再多的alphago也没用,时间越长就越不可信。 “逐日天气预报”的使用小指南:
(1)未来3天:可以相信
(2)未来3~10天:可供参考
(3)未来10天以上:一笑而过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ddb9747cc9f9fbb0da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