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责于 和 补贴退坡 马斯克要如何拯救特斯拉十年内最差季报 关税
出品 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丨 胡耀丹
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 特斯拉 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外媒指出,这是特斯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季度销售额下滑。
搜狐汽车整理了特斯拉在2016年-2025年10年间的季度财报情况发现,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营收下滑幅度,创其近10年单季度营收下滑最大跌幅。
具体到二季度数据,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约为225亿美元,同比下滑11.78%;其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11.72亿美元,同比下滑20.7%,不过与2025年一季度下滑63.77%的数据相比有所收窄。
放眼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特斯拉营收约为418亿美元,同比下滑10.62%,创其十年间上半年营收下滑的最大跌幅;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6亿美元,同比下滑约39.%,与2024年上半年约50%的归母净利润跌幅相比有所收窄,但下滑仍在继续。
整体而言,特斯拉第二季度乃至上半年的财报表现出,其仍然处于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逆风期”,虽然其下滑幅度相对有所减小,但目前尚未看到有终止下滑的趋势。
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受税收抵免政策取消和关税影响,特斯拉正面临一个可能持续数个季度的“艰难时期”。
不过,马斯克并没有停止为特斯拉的投资人、股东及粉丝“画饼”。根据其在财报会披露的信息,以及特斯拉当下的行动,马斯克为特斯拉走出“逆风”画了两张“饼”:其一,价格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其二,Robotaxi/ FSD(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业务。
目前,面对特斯拉仍显低迷的财务表现,华尔街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看空态度。巴克莱银行分析师Dan Levy在保持特斯拉“持有”评级时指出,该公司面临“越来越弱的基本面”,但他也表示,特斯拉的Robotaxi故事可能会推动积极情绪。
01 补贴退坡卖车难
汽车是特斯拉的业务基本盘,其整体财报陷入下滑与汽车业务不振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共生产车辆77.29万台,同比下滑8%;交付车辆72.08万台,同比下滑13.2%。具体到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38.41万辆汽车,与2024年第二季度的44.4万辆相比下降了14%。
直接影响特斯拉销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产品、关税、补贴。
首先,特斯拉本身的产品规划节奏、技术迭代速度,是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当下,特斯拉面临“老将”产品周期管理有待改善,新品“难产”,“下一款爆品”迟迟未至的局面。
作为“老将”,Model 3 和 Model Y至今在特斯拉销量中占比仍然较大,二者发布至今已有 7~11年(Model 3于2017年发布,Model Y于2020年上市),尽管已有小幅升级,但缺乏真正的换代与设计革新。
除了二者之外,特斯拉发布的 Cybertruck 、Robotaxi等“革命性”新品,尚无法为其基本盘注入一剂强心针。特斯拉原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平价车型 “Model 2.5”,也因优先保障北美市场现有车型在 IRA 补贴到期前的交付,再次推迟至四季度量产。
同时,马斯克也认为关税对特斯拉造成了影响。 关税影响指的是美国今年以来采取的针对世界各国的关税政策。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其政府认为对美国进口设置高壁垒的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7月初,美国总统相继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征收高额关税……
虽然,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生产并销售汽车,因此其不受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影响。但特斯拉依赖来自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地的材料和供应,因此也受到了不轻的关税影响。
比如,宁德时代,拓普集团、三花智控、东山精密、银轮股份等中资企业,都是与特斯拉长期合作的核心伙伴。今年1月,根据摩根士丹利于测算,美国本土造的特斯拉车辆,约20%电池由中国直接进口,30%由在墨西哥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
这会增加成本与交付周期。特斯拉投资者关系副总裁 特拉维斯·阿克塞尔罗德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表示,特斯拉连续关税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影响在汽车部门,由于制造和销售周期的延迟,预计后续季度将进一步增加。
“退补”影响则来自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通过的“大美法案”。 这项法案将取消电动汽车购买的税收抵免,对燃油效率超标的汽车制造商的罚款将归零,并取消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其他激励措施。法案规定自2025年9月30日起,终止7500美元/辆的联邦购车税收抵免政策。
马斯克认为,美国联邦电动车购车补贴的变化在今年三季度终止后,将继续对需求形成压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年二、三季度特斯拉的成绩单中,其实也会包括消费者因抢夺补贴时间窗口期而增长的销量。
除了三重直接原因之外,特斯拉销量、业绩的下滑也与马斯克个人的选择息息相关。
在产品规划、公司治理方面,马斯克在特斯拉上投注的精力相对不足。2024年5月,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史蒂夫·韦斯特利(Steve Westly)表示,“马斯克关注的领域太多了”,他认为,马斯克对特斯拉关注度的下降,是特斯拉落后于一些同行的部分原因。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关键节点,特斯拉可能更需要马斯克分出更多精力关注。
而在外部环境上,马斯克对美国政治的高参与度,也令外界有所不满。2025年2月,美国独立投行Stifel分析师Stephen Gengaro表示,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DOGE)削减美国政府开支的努力,可能会开始影响特斯拉汽车的销售。该行的专有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马斯克的好感度下降到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02 两张“大饼”
将销量下滑归因于“关税”与“补贴退坡”之后,马斯克开始面向未来画出“大饼”。
第一张饼是“跳票”已久的“更经济实惠的车型”,这关乎着特斯拉的汽车基本盘。 这款车型在坊间有着多个代号,“Model 2.5”“Model 2”……作为更廉价更能走量的新车型,其承担着不小的期望。
“我们将在第四季度推出更实惠的车型,供所有人使用。这些产品的目标不是对收入或毛利产生负面影响,而是制造一款每个人都喜欢和想要的更实惠的汽车。”财报会上,马斯克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电动汽车购买的税收抵免政策将在三季度末取消,这意味着特斯拉销量很可能遭遇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四季度上市的这款“更实惠的汽车”,对特斯拉整体销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张饼是Robotaxi和FSD。 “特斯拉公司的Robotaxi业务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巨大的运营规模。我的猜测是,它将在明年年底左右对我们的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马斯克在财报会上说。
据悉,特斯拉在奥斯汀推出了首个商业Robotaxi服务,已经获得付费客户。特斯拉的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将服务扩展到覆盖美国一半人口,但需获得监管批准。
与体量尚小的robotaxi相比,相对能带来更多软件收益的FSD才是当下的重头戏。
“自从我们在北美推出FSD版本12以来,我们确实看到了FSD采用率的显著改善。去年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是降低了价格,使订阅更加实惠。自那时以来,我们看到了45%的增长,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趋势。”财报会上,首席财务官DevOps Ninja表示,人们没有意识到,每天支付不到3.33美元就能拥有一个私人司机,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用FSD的汽车在统计上比不使用FSD的汽车更安全。我们最近几个月在北美地区看到了FSD采用率的上升,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趋势。”特拉维斯·阿克塞尔罗德说。
在技术进展上,马斯克表示,其认为在某些地区,今年年底前可以实现个人使用的无监督模式。只是特斯拉非常谨慎,他认为“不应该仓促行事”。
不过,海豚投研也指出,FSD目前尚未迭代到下一代,还尚未看到大幅超额确认的催化剂出现,这部分收入的大额增长仍然需要特斯拉FSD技术的大幅迭代,以及在欧洲和中国的落地来实现。
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尚未带来明显收益,但特斯拉仍在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的研发费用为29.98亿元,同比增长34.74%,在近五年(2021年-2025年)的半年报中,这是唯一一次研发费用超过归母净利润。
未来,在特斯拉持续投入AI的战略下,相关费用会持续增长。“因为我们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项目,包括与员工相关的额外费用,如更高的股票薪酬和人工智能计算的折旧等,我们的运营费用,尤其是研发相关支出将继续增长。”特拉维斯·阿克塞尔罗德表示,特斯拉认为即使在当前环境下,继续在这些领域投资以实现长期定位是正确的策略。
一手要稳住现实销量基本盘,一手要追赶AI的“星辰大海”。在“关税”和“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特斯拉的下半年,注定不平静。
中美贸易战中,我国消费税发生了什么调整
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 这是对美方决定8月23日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在此次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的目录中,不难发现,汽车类、石油化工类等产品为此次主要加税对象。 对于汽车类而言,早在7月6日,作为对美方加征中国汽车关税的回击,我国首次表示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也相应加征25%关税,即共征收40%的关税,涉及28项汽车类商品,涉及车型以SUV和新能源车为主。 此次公告主要针对小轿车这一品类。 “前后两批次的加征关税清单中,并不存在重复加征项目。 本次关税调整可以看作是对上月调整的补充和扩展,这意味着受关税影响的车型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上一次调整时,以特斯拉为首的部分美国车企进行了相应调价,其车型售价最高上涨25.66万元;类似福特、林肯等品牌,为了保证价格竞争力和销量份额,选择降低利润,“硬扛”关税,通过未受波及车型消化摊平成本,维持价格不变。 “政策明确表示,只要是在美国工厂生产的车型,皆包含在增收关税的范围内,所以关税调整涉及到的品牌并不只是美国本土品牌。 此次关税调整后,基本上涉及了市场上的全部常用车型,如果品牌坚持不提价,则会面临无利可图的境地;如果跟随关税上调车价,便会将消费者推向没有受到影响的德系、日系品牌,或者日益成熟壮大的自主品牌,从而丧失其市场份额,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事实上,关税的调整会对进口商品价格带来一系列影响,增值税和消费税也会加速推高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 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反映在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将比其他国家的同类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更高。 在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中,还将包括除关税之外的其他流转税。 消费税为价内税,其包含于关税完税价格与关税之和中,而进口增值税则是以上述三者之和为计税基数,加征关税还将直接影响到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算,从而进一步推高该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
中美贸易战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中方目前仍强调中美经济关系是互利共赢,贸易战对中美属于双输,希望中美贸易关系回归健康路径;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多次表态称不会外部压力屈服,妥协让步或不是最终选择,最终贸易战是否升级取决于特朗普政府,但仍带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一、汽车行业:激励整车自主品牌延伸进入高端车市场,刺激零部件企业提升核心技术
①汽车产业链全球化背景下,中美摩擦无法避免。
中国崛起之路下一个攻克点在于制造业,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是产业链全球化。 自我国一部分优质企业打入手机产业链,从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渐沿技术链向上攀升,现已基本具备不俗的手机整机生产能力。 而下一个中国可能实现缩小差距甚至弯道超车的产业链,公认是汽车产业链。 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洗牌加剧。
国内企业与国际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中国企业有望以成本、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分一杯羹,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打入全球产业链。 此前为引导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要求外资品牌必须通过合资途径进入我国市场,并对进口车征收25%关税。 而美国此次发起贸易战可能对我国汽车行业提出诸如车企准入、降低关税、股比放开以及限制合资车厂技术外溢等要求,并进一步限制对美国智能驾驶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行为。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无异于为美国“添堵”,中美产生摩擦本无法避免。
②贸易战利好整车行业,影响部分零部件出口企业。
1)整车环节: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131亿美元,加税25%将会重创美国进口车,特斯拉也涵盖其中,有能力向高端车升级的整车企业会受益,更加激发自主品牌抢占高端品牌市场,例如吉利Lynk&Co和长城的Wey;短期对美国整车企业负面影响,对中国豪车厂商偏利好。
中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近几年超过100亿美元,年进口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占中国整车总体进口量约20%,体量较大。 进口关税由25%上升到50%,售价提升可能在20%左右,显著提升进口汽车售价将对进口车需求形成抑制,对美国本土整车企业而言形成负面影响,对中国豪车厂商偏利好,如华晨宝马等。
2)零部件环节:目前我国有170亿美元(25%)的汽车零部件(车轮和轮毂等行驶系统为主)出口到美国;从美国进口的零部件主要为传动系统、车身附件等,28亿美元(占比仅7%)。 国内零部件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部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行驶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可能会受波及。
③我国或加快国产化进程,关注核心在技术。
此次贸易战结果无论是是摩擦升级抑或谈判妥协,事件本身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制造加速前行的担忧,中国未来制造强国之路势必诸多坎坷。
对于汽车产业链,我国更有加速国产化进程的激励,或将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拉动内需以支持汽车产业,以培养一批在国际上具竞争力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 而在这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之间的角逐中,随汽车零部件技术更迭及消费者要求升级,从事低端制造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未来关键是技术之争。
④对汽车关税下调的担忧缓解,汽车板块情绪向好。
中国政府有意降低汽车关税,前期市场担忧汽车板块受到外部冲击,总体行情表现较弱。 但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对进口自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有助短期汽车板块情绪恢复,建议关注龙头企业。
二、农产品行业:加大国内商品价格波动
此前曾写过海天和中炬净利率的趋势分析,其中比较详细地拆分了两者的成本结构。 总体而言,大豆成本约占海天总成本的20%,中炬预计略高。
今天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税实施贸易反制,短期或将加大国内大豆/豆粕价格波动。 如果中美谈判顺利,美豆上市尚有时间空间,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豆在此前可弥补需求缺口,下游企业盈利波动未必有情绪波动大。 因此尚需持发展的眼光审视此次大豆提税问题。
退一步讲,如果谈判不顺利,南美豆主导格局奠定,大豆价格上行成为必然,则此类系统性成本上行必将带来新一轮提价。 12/13年提价潮即来自于大豆涨价,海天先行提价,厨邦滞后半年。 预计此假设下,海天厨邦或将于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这一时间窗口再次提价对冲成本上扬。 但预计两强提价间隔窗口期显著缩短至一个季度(参考16/17年提价间隔)。
对奶价的影响:豆粕成本占养殖成本的5%上下,并非主料。 豆粕成本若上升会对养殖成本有一定影响,但比较小。 此外,尽管养殖成本端或受小幅度影响,但短期传导至下游的可能性也不大,大概率在上游体系内消化,因此我们认为短期不必担忧奶价会有即刻性的上涨。
三、航空业:长期影响偏利好
①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4日发布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其中包括空载重量超过公斤,但不超过公斤的飞 机及其他航空器。
②对于我国目前航空公司所运营波音飞机来说,仅有B737系列(除B738MAX)属于此次对美加税清单中。 2017年全行业增加119架,航空公司资本开支角度,融资租赁和自购约占三分之二,即80架。 以每架集采金额4亿人民币计算,2017年全行业相应进口金额476亿元,航空公司角度318亿元。
③我们认为从此次飞机引进关税区间来看,是为了支持我国支线飞机制造业发展,我国航空公司与波音已签订单部分,所加关税或将由波音与我国航空公司共同承担。 目前波音飞机实施5%的最惠国税率,若加征25%的关税,每架飞机增加约1亿元成本,2017年新引进119架相应飞机,若与波音公司各承担50%,我国民航业将增加资本开支59.5亿元,按照年折旧率约5.5%,我国民航业每年将增加成本3.3亿元。
④另外,中美贸易战中方表现强硬,将推动人民币贬值,我国航司或将受到汇兑损失压力。 但中美贸易战将同时拉低全球经济需求,国际油价势必下挫,汇率和油价的扰动影响或将部分抵消,具体进一步测算需观察中美贸易战之后进程。
⑤中长期来看,如果贸易战持续,航空公司采购飞机或将更多转向空客,但由于空客公司订单已较为饱满,我国航空业或将在未来若干年运力投放更为趋缓,供给收紧较为确定,利好民航业供需改善,推动票价和航司盈利上涨。 整体来看,偏利好我国民航业中长期发展。
四、计算机行业: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板块
①从中美贸易战双方的产品清单来看,对计算机板块直接影响很小:计算机行业公司主要以软件、服务器等硬件、信息服务为主,从USTR1300种名录,基本没有计算机行业公司产品,因此,对板块的直接影响很小。
同时,绝大多数计算机行业公司,在海外的营收占比不超过30%,且海外营收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仅有万兴科技()、潜能信息等少数几家公司。
②中美贸易战,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焦点板块: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有利于推升更为事关国家安全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利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等热点板块。 从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以来,国家层面一直从政策、资本、国产化等维度,全面支撑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关键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培育,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涉及到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核心考虑点即是自主可控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5554855887b28227da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