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7月24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泉州开幕,来自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及13个国际组织的600余名嘉宾参会。
点亮和平合作新航标。 作为海丝起点的泉州潮涌千年,七月的浪花奔涌着“数字丝路”的崭新激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之际,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此盛大开幕,犹如在变幻莫测的深邃海面,亮起一座照亮数字时代“和平合作”希望的新航标。全球49个国家与13个国际组织于此汇聚智慧,不仅是对千年通商合作历史文脉的回眸致敬,更是面向未来深化和平合作的坚定承诺。深植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历史沃土,本届论坛聚焦跨境电商、数据联通、智慧港口等务实合作,生动开启了以数字文明续写海丝传奇的新篇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注入强劲新动能。
拓宽交流互鉴新路径。 昔日郑和船队浩浩荡荡扬帆万里,以丝绸与瓷器编织和平交往的锦绣图案;如今“数字丝路”穿云破雾,以字节与网络织就互联共通的新经纬。历史基因在数字时代涅槃新生,为共建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铸就基石。本届论坛直面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痛点,凝聚智慧共识,聚焦数字贸易规则探索、技术贸易升级、跨境电商潜能等领域,推动各方共同维护贸易规则、共同守护驶向互联互通的“数字方舟”。论坛设置“‘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议题,为参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启迪;同时展现福建省及泉州市在数实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让与会代表“零距离”感受人工智能重塑产业肌理的澎湃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各方共商数字丝路发展大计,持续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领域拓宽交流互鉴新路径。
共赴相知相亲的新未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建设数字丝路的终极使命,在于弥合割裂世界版图的数字鸿沟,架起不同国家和地区民心相交的数字通途。既要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共同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又要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协力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既要弘扬合作共赢精神、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又要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助力文明交流互鉴……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交融新纪元;时光流转至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以此为契机,更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必将进一步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健全平台机制。论坛架设起新纽带,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促进国际数字贸易蓬勃、健康、有序发展,有力推动各国人民携手奔赴相知相亲的新未来。
从“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海上繁华,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千古佳话,在“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泉州史诗映照下,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厚植着千年海丝合作的珍贵基因。让数字文明的光辉遍洒“一带一路”沃土、照亮每一颗充满期盼的心灵,让我们以本届论坛为起点,以“数字丝路”为舟楫,沿着“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坚定航向,携手同行,合力驶向共创共享的美好数字未来,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文/鲁于)
编辑:刘国栋
责编:靖晓红
审校:李娜
主编:张晓博
请以“那一抹美丽的中国红,我爱你”为题,展述中国这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展望,深挖历史维度,800字?
那一抹美丽的中国红,我爱你
近十年来,中国以其辉煌的发展进程赢得世界瞩目。 从沧海桑田的历史维度看,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奇迹。 纵观这段时间,中国以其坚定的信心、勇于创新的决心,不断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走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回望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健增长的态势。 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政策措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引擎。 高速铁路、5G通信、太阳能技术等一批领先科技的应用,彰显着中国的科技实力。
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大规模减贫举措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带出困境,让更多人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学复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中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展现了包容开放的文化胸怀。
环境保护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新气象。
未来展望,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自由贸易,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新动力。
绿色发展仍将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将加强生态保护,推动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将不断加强。 中国将坚持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增进文明互鉴。
中国的未来,将继续以中国红的色彩为底色,翻开更加美丽的篇章。 那一抹美丽的中国红,蕴含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和追求,也承载着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让我们满怀信心,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中国发展的新辉煌!
“天宫号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全解读
“天宫号空间站”是中国航天科技迈向新纪元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对其的全面解读:
一、计划与目标 目标:在低地轨道上自主构建一个持久的大型空间站,预计规模在60到180吨之间。 阶段划分:计划分为两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已完成,包括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射与试验;第二个阶段从2021年前后开始,正式进入空间站建设的常驻阶段。
二、试验阶段 “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一步,进行了多次飞船对接试验。 “天宫二号”: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预示着空间站建设进入新阶段。
三、基本构型与功能 核心舱:“天和号”核心舱,与“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构成“T”字型布局,是空间站的核心部分。 货运与载人飞船:“天舟号”货运飞船负责补给和废物处理,“神舟号”载人飞船负责航天员的运输和应急返回。 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航天员长期驻留、自主飞行、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等。
四、扩展与未来 扩展计划:随着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完成,可能会考虑扩展至“十”字型,增加额外的居住和工作区域,容纳更多的航天员。 多功能性提升:空间站的多功能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更多空间应用试验的需求。
五、意义 “天宫号空间站”计划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的飞跃,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对于推动航天科技发展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新兴安全领域包括哪些
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太空、深海及极地等新领域安全,以及网络空间安全,这些都是当前新兴领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安全、资源保障等多个方面。 保护国家免受经济危机、金融攻击、资源短缺等威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2. 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得到保护和发展,不受外部威胁。 这包括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以及防止文化霸权主义等。 3. 网络空间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安全日益重要。 它包括保护国家网络不受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威胁,以及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太空、深海及极地等新领域安全:太空、深海及极地等新领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包括太空交通管理、防止太空碎片、保护深海资源、以及极地环境与生态保护等。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数字鸿沟、个人隐私侵害、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2015年,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各国应共同掌握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加强合作,共同治理。 这一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推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网络安全合作,参与多边经济治理合作,并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等。 作为理论先行者和实践者,我国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鸿沟、网络安全威胁、国际分歧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不足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倡导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共享,跨国文化网络交流,以及构建有效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 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我国将继续为网络空间的发展和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bc2f749a7536e87f42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