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大暑

文化中国行·大暑 | 暑气至浓,万象繁盛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时序流转至盛夏深处,
“大暑”正以最热烈的姿态,
彰显着季节的转换时机。
在广东,暑热催熟稻米,岭南佳果上新,
人们也从先辈流传下来的消暑智慧中寻找凉意。
广东清远阳山县,高速公路绕过村庄,清晨云雾缭绕,远看十分壮观。南方+记者 冯国志 摄
“大暑”有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腐草之间萤火翩跹;
二候土润溽暑,土壤湿润暑气蒸腾;
三候大雨时行,骤雨滂沱应时而降。
广州大夫山的梦幻萤火虫。南方+记者 朱海鹏 摄
荷叶舒展如伞,
蝉虫栖于浓荫,
瓜果坠满枝桠,
万物在炽烈中舒展出最鲜活的模样。
盛夏的广东,云浮郁南黄皮上新,送你一抹甜。南方+记者 崔洪铭 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暑气犹大”的注脚落到岭南,
从中也记录着老广流传百年的消暑良方,
这个暑假来广东,
且随我们解锁大暑里的“粤式风雅”。
广东江门圭峰山下水上乐园,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捧的消暑好去处。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此时广东全省进入夏收夏种高潮,
是一年中农事最忙的季节,
走进稻田亲手割下饱满的稻穗,
才懂这“一箩”里藏着的,
是岭南大地对烈日与汗水最慷慨的回馈。
广东珠海斗门上洲村,水稻成熟,一片金黄。南方+拍客 麦志豪 摄
“花城品茗客闲悠,鱼贯泮溪亭水幽”。
广东人大暑的“静”,藏在茶席间。
在茶楼里泡上一盅好茶、叫两件点心,
听檐角风铃轻响,和好友谈天说地,
“叹”出闲适与清凉。
来自异国的“新”广州人亚诺士夫妇在越秀区叹早茶,他们对中国茶艺和糕点十分感兴趣。南方+记者 金镝 摄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据清乾隆《嘉应州志》记载,
“仙人草熬汁入面为糕可解暑”。
“仙人草”又名凉粉草,有消暑功效,
茎叶晒干后制成的仙人粄也被称为“凉粉”,
一碗爽滑甘甜的仙人粄下肚,
清凉之意横贯五脏六腑。
经过冷却后的仙人粄呈黑色凝胶状,食用时用小刀捣碎,配上蜂蜜和香蕉露。南方+ 记者 何森垚 摄
“冬病夏治”的讲究,在广东格外郑重。
此时正值“三伏天”,
排队贴三伏贴成了这里居民心照不宣的默契,
药膏里的艾草、生姜气息混着中药香,
是老广与节气的约定。
而街角的凉茶铺更不必说,
路过的街坊端起瓷碗一饮而尽,
舌尖那点微苦恰是驱散“热气”的良方。
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的经典疗法,又称三伏贴。此时节的广东,迎来排队贴“三伏贴”的高潮。南方+记者 苏韵桦 摄
这个暑期,不妨来岭南走走,
尝一口仙人粄的甘洌,
饮一盏单丛茶的清幽,
看流萤在蕉叶间写尽夏的余韵
大暑令人欣喜的,
不是酷暑的即将退场,
而是看到万物在极致中,
依然向上生长的倔强。
| 编者按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诗意表达。
2025年,南方+客户端携手广州美术学院,推出新一季节气系列报道,以中式美学的优美意境,与广大用户一起跟随节气的脚步,感受时序轮转中的岭南韵味,共同传播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策划:王溪勇 李贺 刘平云
统筹:纪蓓 李培 何勇荣 胡良光 张哲 张西陆
执行:刘子葵 李珩丹 黄启帆
设计:甘展平
动画:李婷婷 陈明记 张瑞威
撰文:南方+记者 黄堃媛 李静娴
【作者】 黄堃媛;甘展平;李婷婷;李静娴;刘子葵;陈明记;李珩丹
谈天说粤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气为酷热多雨、高温高湿。 在这一时期,防暑降温是关键,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预防中暑。 此外,应养护脾胃,静养身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湿气重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湿疹、痱子等问题,影响脾胃运化。 专家建议,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摄氏度,可通过喝热饮来平衡。 同时,最佳午睡时间为30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 对于午睡时间,一般不建议刚吃完饭就睡,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建议午饭后间隔半小时,在12时到13时之间进行午睡最好。 午睡能快速恢复体力和脑力,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午睡,如长期失眠的人不建议午睡。 此外,午睡的姿势也很重要,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在床上平躺着午休,对于办公室一族或者在校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在椅子上半躺。 如果趴着睡,建议使用抱枕,将脖子抬高,减少脖子扭转和前屈幅度,尽可能保护颈椎。 还要注意午睡时别着凉,可用毯子或薄被来保暖。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天气既高温又潮湿多雨,非常闷热。 在这个暑湿交蒸的时节,养生特别需要注重防暑祛湿。 建议尽量减少在高温时出门或剧烈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以防脱水中暑。 外出时要避开正午时段,做好防晒,并计划好行程。 日常饮食和休息要留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多吃清淡、爽口且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天然苦味食品,如苦菜、苦瓜等,以解热祛暑和消除疲劳。 如果室内闷热,可以使用空调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风寒邪气侵袭。 建议将温度维持在26左右,并适时通风换气。 长时间在空调房工作的人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风向直吹身体,保护关节不受凉。 对于阳虚和寒湿体质的人,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祛寒除湿。 可以在紫外线较弱的朝阳初升时或下午四五点钟晒背,背部为督脉所在,主人体阳气,晒背能温补脾肾阳气,每天日光浴不超过半小时,避免中暑和晒伤。 在夏季高温来袭时,中国有六座城市因为凉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六座城市分别是木吉、贵阳、承德、长春、昆明和曲靖。 木吉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平均夏季气温在9-16之间,夜晚睡觉甚至需要盖被子。 贵阳被誉为中国避暑之都”,其夏季平均气温为22-24,得益于四周群山和较高的植被覆盖率。 承德以避暑山庄”闻名,夏季气温通常在15-28之间,得益于其燕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绿化。 长春的夏季气候特点是温热多雨,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有凉爽的天气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昆明四季如春,夏季最高气温通常不会超过28,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曲靖夏季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宜居的环境。 这些城市多位于高原地区或靠近海洋,拥有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虽然这些城市夏季凉爽,但高原地区的紫外线较强,昼夜温差较大,需要做好防晒和携带外套。 这些凉爽城市不仅提供了逃避酷暑的避暑胜地,还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了持续高温和强对流天气。 中医专家提醒,这样的炎热潮湿天气容易导致中暑和胃肠道疾病。 为了预防疾病,专家建议人们应顺应自然变化,调整饮食和起居,以祛暑除湿。 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高金柱副主任解释说,在高温多雨的季节,人体容易受到暑邪的侵袭,出现高热、口渴、乏力等症状。 体质湿热和痰湿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这可能影响脾胃的功能。 专家建议,夏季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酸味或苦味食物,如西红柿、山楂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食物。 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祛湿、消暑的食物,如冬瓜、薏米等。 此外,专家还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及时补充水分,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调整心态,并配合按摩百会、曲泽等穴位,以养心护身。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系列报道讲述了大暑这一传统节气。 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候炎热且多雨。 据专家介绍,这个时节的特点是湿热交蒸”,各项生命活动在这个阶段十分旺盛。 古时候,人们把大暑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和大雨时行。 这段时间,萤火虫大量出现,天气潮湿,且常伴有雷雨。 然而,尽管天气炎热,自然界的景色依旧美丽,万物在高温中生长茂盛。 文人墨客也以诗词描绘大暑的景象,以及他们的纳凉方式和对此时令的哲思。 如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就反映了这个时节的特点和消暑的方法。 大暑过后是立秋,显示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季节气候的复杂性,提醒人们应顺应自然。 宋代司马光的《六月十八日夜大暑》不仅表达了他立志建业的雄心,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应不畏艰难,珍惜时间,满怀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分析: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解答: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特征,较简单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736adbc37dedf2f1e4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