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声 晋 千年表里山河道
中国青年网太原7月22日电 (记者 田昕禾)谈起山西,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或是争奇竞秀的万壑千峰,还是万里飘香的老陈醋……这片镌刻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亦是中华法系的重要源头。
从皋陶的原始法治思想发轫,到春秋战国法家文化在此勃兴,山西这片文明沃土始终浸润着法治基因。那些跨越千年的法治积淀,早已化作滋养法治理念的深厚养分,让今日山西的法治建设“枝繁叶茂”。
山西省太原市城景。
7月22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正式启动。记者随采访团走进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循着法治文化的脉络深入探访,了解三晋大地法治建设与时代浪潮交融共生的生动图景。
寻根法治文明之源,照鉴现代法治思想延伸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段源自《玉堂春》中脍炙人口的戏剧选段,将山西洪洞县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而这座古城承载的,远不止戏剧里的传奇。在临汾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华夏司法博物馆兴馆建在皋陶庙原址。作为全国首家司法主题博物馆,这座采用明清风格的建筑群,系统展示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脉络,为探寻中华法治文明的源流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历史之门。华夏司法博物馆以皋陶法律思想研究为核心,打造集法制史展示、学术研讨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地标。
华夏司法博物馆。
博物馆以皋陶法律思想研究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法制史展示与学术研讨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地标。皋陶“创设监狱,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的治理智慧,开创了德法融合的先河,成为中华法治文明的重要源头。馆内通过丰富的史料、碑刻和实物,生动展现了中华司法制度从起源到演变的历史长卷。
将时空坐标再向前推移,百余公里外的陶寺遗址给出了更震撼的答案。据介绍,四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构建起系统的社会规范,成为中华法治文化的早期萌芽。其中蕴含的秩序观念与契约精神,如中华法治文化破土而出的第一缕曙光,将文明的根系扎得更深。这种对秩序与规范的追求贯穿山西法治发展史,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这片文明沃土的法治实践。
陶寺遗址博物馆。
近年来,山西省系统梳理三晋法律文化瑰宝,出版《法治文化在山西》《山西法治史话》等系列读物,收录53个法治故事传说;推出《山西省法治文化地图》,标注14位法治人物与5处历史遗址。将狄仁杰、陈廷敬等山西历史廉吏的事迹成为鲜活教材,融入党风廉政教育,让传统廉政文化通过创新式展陈焕发新生。
“中华法系历经两千年未曾中断,其智慧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山西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注重将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运城法院从“三尺法台”典故中提炼司法为民理念,晋中市将“无讼”传统融入多元解纷机制,临汾市把《唐律疏议》元素植入法治公园设计。这种古今交融的创新实践,正推动三晋大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从皋陶制刑到新时代法治山西建设,历史的回响始终在这片土地上激荡,让法治文明的根脉在传承中不断生长。
赓续红色法治基因,推进法德融育实践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多年前,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点燃了光未然的灵感之火,写就《黄河大合唱》歌词。如今的壶口瀑布依然翻涌奔腾,无形的红色精神力量,在这片三晋大地得以赓续传承。
在烽火岁月里,山西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见证了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也开创了红色法治的探索实践,这些红色法治文化如今已成为山西省依法治省的重要养分。
坐落于太原市文瀛公园内文瀛湖南侧的彭真故居纪念馆,是彭真同志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其前身为明清时期的贡院。1924年5月,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在此成立,这里因此被誉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见证了山西革命火种的点燃。2020年11月,该纪念馆被确立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启了传承红色基因与弘扬法治精神的新篇章。
彭真故居纪念馆。
馆内珍贵的史料,见证着彭真参与法制建设的整个过程,成为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重要窗口。该纪念馆共有三层,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高君宇生平业绩陈列》《贺昌生平业绩陈列》等多个展馆。展览借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文献、照片等藏品,辅以雕塑、场景复原等手段,生动再现了他们的光辉事迹,展现了太原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领导山西工人、学生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如今,山西正以创新举措,让红色历史资源焕发新的法治生命力。2021年,山西公布首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191处,并以此为基础,依托革命遗址建设了一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除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外,还启动了“人民检察红色教育山西展馆”建设工作,与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共建红色法治文化基地。晋中市打造“红色印记”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展示山西抗日根据地司法档案文献等,宣传红色法治文化;吕梁市则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全力推进建设红色法治文化阵地。
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法治建设薪火相传。从彭真同志“一辈子追求真理”的誓言,到新时代法治山西的生动实践,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山西依法治省的血脉。山西以红色法治文化为引领,将革命传统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正沿着红色精神指引的方向,稳步迈向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法治理念创新传播,激活依法治省“一池春水”
立足新时代全媒体传播浪潮,山西充分发挥融媒体矩阵优势,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法网络。
全国首档多元沉浸式融媒体专栏《调解“晋”行时》,以“媒体+调解”的互动模式,让群众在真实案例调解中直观学法。《法官说民法典》《滔滔说法》等全媒体节目,用生活化语言解读法律难题,实现“屏幕有法、指尖学法”。“山西普法”抖音平台持续推出鲜活短视频,连续三年举办的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近600部参赛作品覆盖六大主题,以可视化、趣味化内容打破普法时空限制,使互联网成为普法“最大增量”,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
山西省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普法短视频。
智慧网络成为山西基层普法的重要助力,激活了基层普法的神经末梢。晋中市搭建六级普法微信群,实现法治信息“一键直达”基层,配套发放《“法律明白人”应知应会手册》,提升了基层普法骨干的服务效能。平遥古城文化保护法庭接通法院专网与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服务、审判业务无缝衔接,科技成为提升司法普法质效的“加速器”,推动法治信息高效传递。
此外,山西注重群众参与式创新,让普法从“单向传播”走向“全民共创”。太原市以“123 工作思路”为指引,发动群众文艺骨干组建245支法治文艺演出队,6900 余名群众化身“普法宣传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演绎身边法治故事,实现了“专业普法”与“群众参与”的双向互动。该模式获司法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互联网平台大放异彩,放大了科技普惠价值。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与“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山西,对山西发展寄予深切厚望,提出“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的重要嘱托。
如今,山西正着力激活历史馈赠的法治文化资源,让法治文化的“根”与“魂”生生不息。通过“以史鉴今、以网拓面”的创新路径,推动历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依法治省注入持久动力,让古老的三晋大地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时代生机。
减字木兰花年代:【宋】 作者:【赵彦端】四弦续续。 山水依然关塞足。 天上新声。 谪堕人间得自名。 清歌宛转。 弹向指间依旧见。 满眼春风。 不觉黄梅细雨中。 卜算子 漫兴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马。 试上累累丘垅看,谁是强梁者。 水浸浅深檐,山压高低瓦。 山水朝来笑问人,翁早归来也。 酹江月/念奴娇年代:【宋】 作者:【汪宗臣】白蛇宵断,逐鹿人、交趁罾鱼群起。 赤帜雄张军缟素,龙种天生大器。 堪鄙猴冠,自为狼藉,楚帐多尘垒。 胆寒垓下,一鞭东窜休矣。 亭长空舣扁舟,范增群辈,尽涂脂流髓。 望断秦关无限恨,羞面江东山水。 购首千金,若为名利,黯黯斜阳里。 石炉灰冷,美人魂落烟翠。 水调歌头 与李长源游龙门年代:【元】 作者:【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刘过】 一别三年,一日三秋,庶几见之。 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 山水光中,要人携手,独欠金华俞紫芝。 谁知道,向酴醿香里,杯酒同持。 油然川泳云飞。 但口不能言心自知。 便狂敲铜斗,我歌君和,醉拈如意,我舞君随。 风韵如君,岂堪言别,别后如之何勿思。 须金玉,再相逢莫负,芷约兰期。 忆秦娥年代:【宋】 作者:【朱熹】 云垂幕。 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 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 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 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水又波。 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 长松谁剪嵯峨。 笑野老来耘山上禾。 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非关风月,闲处偏多。 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 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水调歌头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蟋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好事近年代:【宋】 作者:【赵彦端】一沮寄江干,十载山青水碧。 山水大无馀意,有故情难识。 故情难识有谁知,衣残更头白。 别后是人安稳,只楚吴行客。 水调歌头年代:【宋】 作者:【韩元吉】潋潋桂华满,摇落楚江秋。 去年今夜,相望千里一扁舟。 满目都门风露。 离别凄凉几度。 霜雪渐盈头。 山水最佳处,常恨不同游。 少年约,谈笑事,取封侯。 田园归晚,休问适不用吾谋。 身外功名何处。 屈指如今老去。 无梦到金瓯。 剩买五湖月,吹笛下沧洲。 夜行船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锺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水调歌头年代:【宋】 作者:【王灼】 长江飞鸟外,明月众星中。 今来古往如此,人事几秋风。 又对团团红树,独跨蹇驴归去,山水澹丰容。 远色动愁思,不见两诗翁。 酒如渑,谈如绮,气如虹。 当时痛饮狂醉,只许赏心同。 响绝光沈休问,俯仰之间陈迹,我亦老飘蓬。 望久碧云晚,一雁度寒空。 水调歌头年代:【宋】 作者:【曾觌】长乐富山水,杖屡足追游。 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 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 暮雨疏帘卷,爽气飒如秋。 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 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 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 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折桂令年代:【元】 作者:【赵禹圭】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地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渔家傲年代:【宋】 作者:【张鎡】拂拂春风生草际。 新晴万景供游戏。 鸥鹭飞来斜照里。 金和翠。 分明画出真山水。 遮个渔翁无愠喜。 乾坤都在乌蓬底。 一曲高歌千古意。 闲来睡。 从教月到花汀外。 谒金门年代:【宋】 作者:【沈端节】寻胜去。 湖色净涵疏树。 唉乃一声何处起。 风铃相应语。 目断遥林修渚。 画出江南烟雨。 山水照人人楚楚。 锦肠生秀句。 贺新凉/贺新郎年代:【宋】 作者:【林正大】环滁皆山也。 望西南、蔚然深秀,者琅邪也。 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 亭、太守自名之也。 试问醉翁何所乐,乐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寓酒也。 四时之景无穷也。 看林霏、日出云归,自朝暮也。 交错觥筹酣宴处,肴蔌杂然陈也。 知太守、游而乐也。 太守醉归宾客从,拥苍颜白发颓然也。 太守谁,醉翁也。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刘将孙】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西江月年代:【宋】 作者:【陈德武】时序去如流矢,人生宛如飞蓬。 石湾江上又逢冬。 且喜一场初动。 但见堪舆杳杳,更连山水重重。 凄凉云物雨蒙蒙。 惟足睡中归梦。 宜男草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舍北烟霏舍南浪。 雪倾篱、雨荒薇涨。 问小桥、别后谁过,惟有迷鸟羁雌来往。 重寻山水问无恙。 扫柴荆、土花尘网。 留小桃、先试光风,从此芝草琅玕日长。 蝶恋花年代:【宋】 作者:【黄裳】高下亭台山水境。 两畔清辉,中有垂杨径。 鹭点前汀供雪景。 花乘流水传春信。 不醉无归先说定。 醉待言归,又被风吹醒。 月下壶天游未尽。 广寒宫是波中影。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黄机】暑风清微,梅腮渐红,麦须未黄。 恨牡丹多病,医治费巧,酴醿易老,点缀无方。 客里光阴,愁中意绪,想美人兮山水长。 销凝处,有龙丝坠简,来唤持觞。 华堂。 剩贮春光。 粲一行珠玑时样妆。 更燕留轻态,词翻古调,莺娇欲啭,曲度新腔。 玉漏声沈,银潢影泻,殢酒犹烧心字香。 归来也,判明虬永日,瑞锦鸳鸯。 喜迁莺年代:【宋】 作者:【耿时举】暮春清昼。 政莺啭夏林,棠阴初秀。 鼓角欢雄,旌旗明灭,宝马又还西骤。 山水六朝堪画,宫阙千门如绣。 印悬斗。 盛元戎小队,花间迎候。 芳酎。 为公寿。 带雨梨花,未用啼红袖。 玉帐风前,胡床月下,谈笑要清群丑。 桃叶渡船应在,太白酒楼依旧。 暂回首。 看槐班爰立,沙堤成就。 水调歌头年代:【宋】 作者:【韩元吉】明月照多景,一话九经年。 故人何在,依约蜀道倚青天。 豪气如今谁在。 剩对岷峨山水。 落纸起云烟。 应有阳台女,来寿隐中仙。 相如赋,王褒颂,子云玄。 兰台麟阁,早晚飞诏下甘泉。 梦绕神州归路。 却趁鸡鸣起舞。 馀事勒燕然。 白首待君老,同泛五湖船。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蝶恋花年代:【宋】 作者:【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 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 角声吹落梅花月。 念奴娇 长干里年代:【清】 作者:【郑燮】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洞仙歌年代:【宋】 作者:【杨炎正】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曾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700deac3986b8d2017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