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跨境电商跑出 加速度 数智新时代 特色产品 扬帆出海 电商新价值
前言
你敢相信,最近有这么一家公司,刚刚被央视报道夸赞过还没多久,其高管人员就匆匆裁员卷钱出走国外,所作所为,让人瞠目结舌。
这家AI公司叫Manus,今年三月那会儿火的一塌糊涂,可最近彻底演了一出“大撤退”,社交账号一夜清空,官网对中国IP直接屏蔽,北京武汉两地办公室搬得只剩空桌椅。
原来120人的团队,也裁掉了80人,剩下40个核心成员则集体打包去了新加坡,创始人肖弘的朋友圈只留下一句“多少艰苦不可告人。”
原本以为中国AI终于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了,结果呢?一个春天都没熬完,人去楼空,只剩一地鸡毛。
央视报道画面
高光到崩盘,只用了130天
Manus今年3月横空出世,号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能写周报、做攻略、甚至生成3D动画。
央视记者现场测试时,让它生成“地球飞向木星”的动画,它还真搞出来了,还能360度旋转观看,一时间全网沸腾,意愿用户挤爆服务器,200万人排队等内测码。
Manus生成动画
可打脸来得太快,没过多久,用户就发现这“黑科技”不对劲,让它写份工作报告,它给你编成魔幻小说,让它分析数据,结果漏洞百出,实际用起来,和别的劣质AI也没什么两样。
技术圈将其扒皮,称所谓“革命性产品”,不过是把国内外开源模型组装起来的“缝合怪”而已,压根儿没原创核心技术。
舆论一步一步发酵,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怀疑Manus的技术力到底是否达标,毕竟是用开源模型拼凑出来的东西,怎么说也都是肯定比不上国外那些“祖师级”AI的。
曾经被炒到天价的内测码,如今彻底沦为“电子废料”。
用户大量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开始出现赤字,当一个企业开始连续亏损且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技术突破的时候,那底下的员工就要遭殃了。
裁员,降低成本,然后继续骗投资,最后跑路。
Manus的结局就如同那些经营不善的小企业一样,最终还是没能找到破局之道,尽管有央视的报道加持,但他们最终也没能挺过这场风波。
央视报道画面
资本拿刀架脖子:不搬总部,钱就没了
今年4月,Manus拿了硅谷风投Benchmark的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冲到了5亿美元。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这笔钱实际上却是“带刺的礼物”,因为美国那边新规要求,涉及中国AI企业的投资必须过安全审查,不然就是犯法的。
因此,Benchmark直接摊牌, Manus要么搬去新加坡,要么放弃融资。
Manus融资经历(部分)
而对一家烧钱续命的创业公司,这根本不是选择题,再加上他们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达成技术突破,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转移阵地,“叛逃”国外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除此之外,转移新加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采购到低价芯片。
Manus内部会议记录显示,公司现在的芯片缺口很大,因为政策问题,导致他们在国内无法采购到产自美国的高端芯片。
美国芯片
可AI最吞的就是高端芯片,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升级后,连英伟达特供版H20芯片都断了货,而新加坡作为亚洲算力枢纽,不仅能稳定拿到芯片,还能低价采购。
这样看来, 留下是等死,出去才可能活 ,为了Manus的存续,高管们似乎是“被迫”做出这个决定的。
Manus总部(前)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挺关键的,Manus的商业模式在国外可能还能救一救,但放国内简直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更尴尬的是,中国AI市场67%的份额在政企服务(ToB),而Manus死磕消费者(ToC),路子彻底走歪,所以无论怎么想,Manus都没有继续留在国内的理由,他们想活下去,就必须“叛逃”才行。
Manus宣传视频画面
出走的代价:中文数据断供,未来悬了
不过,Manus迁到新加坡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实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80名中国员工被裁,必不可少的就是N+3的赔偿,这对本就资金捉襟见肘的Manus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而在新加坡当地招个AI工程师,月薪大概是国内的3倍左右,Manus融资的钱,按这烧法顶多撑一年。
Manus 公司成员
不过比起技术上的问题,资金倒算不上什么,现在的AI都依赖真实数据进化,中国庞大的用户和中文语料本是黄金养料,如今彻底“断供”,Manus模型理解中文的能力必然退化。
这就等于把树连根拔起,挪到沙漠里硬栽,栽是能栽上去,但能活多久就不知道了。
这也是当下一些高端产品创业者的窘境,留国内可能被芯片和资本锁死,出海了也不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甚至还要被骂“背弃本土”。
Manus跑路事件报道
但换个角度看,这未必是“背叛”,而是逆全球化下的一种被迫适应,现在技术、资本、市场全在重新站队,企业的生存逻辑也只能跟着重组。
现在看来,一些所谓的“全球化公司”,也不过是在钢丝上赌明天而已,能不能成,全看天意。
Manus创始人
结语
Manus的130天过山车,给中国AI产业泼了盆冷水,而对于Manus的“跑路”行为,或许有很多人感到气愤,不解,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过是一种挣扎求生的手段罢了。
我们可以对他们“叛逃”的行为进行谴责,并且痛斥他们这种“不爱国”的行为,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明白, 这并非是Manus的选择,而是市场和资本的选择罢了。
第一财经 2025-07-19
信源截图
金融界 2025-07-19
信源截图
跨境电商成中小微外贸企业新机遇,B2B跨境支付助力数字化出海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持续攀升,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6036亿元,同比增长44.1%。 为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国务院再度提出激励政策,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范围,积极推动海外仓建设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 专家认为,当前海外电商的渗透率仍旧较低,海外疫情有助于培养更多人的线上购物习惯,推动跨境电商的快速扩张。 中航证券指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宁波跨境电商迅猛发展,有60余家企业在全球布局了203个海外仓,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到全国九分之一和六分之一。 传统外贸工厂正借助跨境支付等一系列数字化服务,拓展业务渠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线上化交易渗透率明显提升。 跨境电商市场参与者发生变化,大量创业者、中小微外贸企业投身其中,积极经营海外市场,为全球买家提供多样化的“中国制造”和轻定制服务。 跨境支付企业XTransfer创始人邓国标表示,未来B2B跨境交易的线上渗透率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强劲增长点,跨境电商B2B增势明显。 艾瑞咨询预计,2020-2025年中国跨境出口B2B电商市场复合增速将达28.3%,2025年中国跨境出口B2B规模可达11.2万亿元。 第三方跨境支付市场蓬勃发展,跨境支付机构助力跨境电商扬帆出海。 跨境支付平台凭借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提高用户使用频次,快速便捷、安全性较高。 随着越来越多小微企业融入跨境电商B2B出口,订单呈现小型化、碎片化趋势。 收付的便捷性、资金流转效率、成本和服务体验,以及反洗钱风险控制能力都对跨境支付机构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尤其是全球反洗钱越来越严格,跨境支付平台构建起新的外贸金融基础设施,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资金快速运转。 截至2021年6月30日,XTransfer服务外贸企业用户数突破15万家。 与B2C跨境电商不同,B2B跨境电商交易涉及大量线下环节,造成了交易数据的分散和非结构化。 未来,跨境电商生态型平台可以补足真实贸易背景,满足真实贸易背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优化整体资金流转效率。 招商局创投总经理吕克俭认为,外贸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尽快投入数字化改革中。 更多中小企业参与跨境电商业务,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包括流程管理、金融合规体系化等,数字化支撑能力对现有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反洗钱风险控制是跨境支付命脉。 XTransfer通过数智化风控确保外贸企业的资金收付合法合规和资金安全。 B2B跨境数智化风控基于大数据,通过智能信息洞察系统和智能决策分析系统识别高风险欺诈,保障企业账户安全。 针对不同行业客户,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不同行为特征进行画像分析并构建全链路关系数据,高效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 邓国标表示,跨境支付平台必须成为一个数据化、自动化、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跨境资金反洗钱风控管理平台。 风控管理平台对于数据的应用能力,对客户全球买卖家配对、每个交易的行为特征掌握等有着极高要求。 吕克俭认为,XTransfer提供的数字化支付清算网络及反洗钱风控体系,能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提升资金流转效率,持续降低金融合规成本。 艾瑞咨询认为,第三方跨境支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加深,未来金融科技技术将在跨境支付反洗钱、反欺诈、风控、支付体验、产品升级等领域大有作为。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2bf18479dde521659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