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找中国 加拿大省长悟了 美国把我们当敌人
【文/观察者网 柳白】特朗普政府今年上任以来,美国和加拿大关系屡现不睦。
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7月10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自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在与美国贸易冲突持续之际,加拿大各省省长呼吁联邦政府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多名省长表示,特朗普的行为仿佛把加拿大当做敌人,加拿大必须与中国打交道,并与中方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7月21日至23日,加拿大全国各省省长齐聚安大略省,出席为期三天的夏季会议。23日也就是会议的最后一天,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Scott Moe)和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强调,加拿大需要更多地与中国打交道。
“如果我们真的想以任何形式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我认为唯一的方式是扩大我们生产的新产品种类,而不是现有产品。那么我们就必须与中国打交道,因此我们需要与他们建立更广泛的关系。”莫伊说。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莫伊(左二)出席会议。
莫伊和福特都对本省的钢铁工人处境表示担忧,因三家主要钢厂正承受美国对钢铁加征关税的冲击。
福特提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现在来看,特朗普本人的行为就像是加拿大的敌人。
他指出,安大略省每年从中国进口约400亿美元的商品,而出口仅约30亿美元。“只要中国公平竞争,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任何行业,我都不反对与中国打交道,因为我们本来就已经在和中国合作了。”
然而,福特仍支持加拿大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的举措。就在7月16日,加方又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无端宣布采取对含有中国钢铁成分的产品加征关税等单边措施。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加方有关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扰乱国际贸易秩序,损害中方利益,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事实上,造成加国内钢铁产业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单边关税措施,但加政府却回避主要矛盾,还试图将产业损害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贸易伙伴。加方做法于理不合、于法无据、于事无补,将严重损害中加两国正常经贸合作。
中方希望加方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中加经贸关系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限制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反制加方无理关税举措,今年3月,中方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
此番反制着实“打疼”了加拿大。在本次夏季会议中,各省省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希望总理卡尼领导的联邦政府优先推动中方取消上述关税,并要求联邦政府改革保释制度,并增加医疗拨款。
卡尼22日在与省长们的会议中表示,只有在存在值得签署的协议的前提下,他的政府才会与美国签署新协议。
福特当天对媒体表示,如果加拿大与特朗普政府之间未能达成公平的协议,他不排除向美国各州征收电力附加税的可能性。
“至于电力出口税,一切都摆在桌面上——我们将看看这笔交易如何推进,我们将看看他在8月1日要说什么。”随后,福特在与卡尼和其他省长的会议上发表讲话称,加拿大应该“一美元一美元地匹配美国关税,并尽可能严厉地反击”。
福特说:“特朗普总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力量,他不理解也不欣赏软弱。如果我们表现出哪怕一丝软弱,他就会像水泥压路机一样碾过我们。”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特朗普政府步步紧逼,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呼吁联邦政府改善对华关系。
有加拿大学者7月14日发文强调,加拿大应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转而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文章指出,加美关系已经逐渐失衡,美国对加拿大的态度越来越像是对待附庸,而非盟友。面对美方对中国科技产业敌意及强硬的贸易政策,加拿大盲目追随只会让自己伤得越来越重。
文章强调,加拿大长期对美国的从属地位,阻碍了自身与中国这个世界最重要经济体之一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实现经济主权,加拿大必须摆脱那种“华盛顿制造”的论调——即中国是一个不可靠的贸易伙伴,一心想称霸世界。相反,加拿大必须与中国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一种以加拿大而非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关系。
一位先烈的故事
⑴ 搜集一个简短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1935年加入加拿大 ***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 *** 和美国 *** 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 白求恩积极投入到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他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 他拒绝了很多特殊的照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 白求恩以年近50之躯,多次为伤员输血,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但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 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临终前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 *** 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⑵ 革命烈士的故事50字,要详细,短的!!!
1、黄继光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 战斗中,两位战友阵亡,黄继光身上也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 机枪声把他惊醒,他顽强地爬到枪口旁边,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拓展资料: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 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⑶ 革命先烈的故事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 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令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 但他不同意,夜里去补那件破棉袄。 代表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 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眼泪流出来: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 ”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⑷ 一个先烈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陆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位女同志来到了乌斯浑河边。 大部队却别敌人包围,如果不想办法让大部队突围出去,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这危机时刻,八女毅然放弃了渡河的机会,选择了主动吸引敌人注意力,帮助大部队成功突围。 在与日军交战后,没有了一颗子弹,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八女手拉着手,昂着头,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 八女与敌人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⑸ 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 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 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 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 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 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 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 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 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⑹ 了解一位革命先烈生平事迹
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材料——王朴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杨靖宇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 *** 。 1936年7月,任 *** 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 “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 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 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 *** 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⑺ 一个革命先烈的小故事
黄继光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 *** 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江姐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渣滓洞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 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 *** 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 *** 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时年29岁。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 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 *** 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暗堡被炸毁了。 刘胡兰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 *** 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 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儿童团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 *** 。 ”1947年3月26日, *** 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邱少云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 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 *** 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班长马宝玉负伤,子弹打光,就用石头拼命的砸下去,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009年9月14日,他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八女投江1938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以冷云为首的8名女官兵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 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⑻ 哪一位革命烈士有感人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出道,众人是忘了远在加拿大的大公主了吗?
2021年1月14日,“姚安娜出道”冲上微博热搜的头条!
她将和吉克隽逸、戚薇等知名女星成为同门,成为娱乐圈中的一颗新星。
这个23岁的年轻女孩,对娱乐圈来说无异于是一枚重磅炸弹。
她出道的消息,也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娱乐圈这么低级吗,什么妖魔鬼怪都可以吗?”
“都加入美国籍了还回来干什么?两头捞?”
“重点是这颜值放到娱乐圈能干啥,听她说英语吗?”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条评论:“我来只是想提醒你一声,你姐姐受到了死亡威胁。”
所有的热议,都是因为姚安娜的特殊身份。
她是任正非的小女儿,被称为“华为公主”。
而被加拿大囚禁至今的孟晚舟,是她的亲姐姐。
当姚安娜风光无限地高调出道的时候,孟晚舟戴着脚镣多次收到死亡威胁。
任正非曾经流着眼泪说,他已经做好了此生都见不到孟晚舟的准备了。
同是“华为公主”,为何命运如此不同?
姚安娜可能永远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公众是那样偏爱她姐姐。
她曾在采访中困惑地质问:
“为什么大家喜欢姐姐不喜欢我?”
作为任正非的小女儿,她从一出生开始,就拥有无数普通人不敢奢望的一切。
她的母亲原本是任正非的秘书,在工作中两人产生了感情。
任正非娶了这位名叫姚凌的年轻女秘书,生下了姚安娜。
姚安娜与母亲姚凌合照
她降生的时候,54岁任正非已经是商界大鳄,可以给予女儿最强大的庇护。
姚安娜一路顺风顺水,读的都是最好的学校,高中就读于上海中学国际部。
这个国际部只接受外籍学生就读,姚安娜当时已经是美国国籍。
她高中毕业那一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录取了四个人。
▲ 姚安娜
姚安娜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她的履历表却引发了争议。
其他三位申请者,有的曾经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代表美国国家队获得银牌;有的曾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团体第一;有的是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学术辩论赛优秀辩手。
而姚安娜的荣誉只有两项。
一项是“从小接受芭蕾训练,芭蕾舞有职业级水平”,另外一项是“创办公益网站,帮助外国人适应在上海生活遇到的文化冲击。”
▲ 小时候跳芭蕾的姚安娜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露出意味不明的微笑。
很明显,她的家庭背景,是她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重要因素。
如果她的父亲不是任正非,那么全中国芭蕾舞跳得出色的人数不胜数,哪里轮得到她?
至于公益网站,对于这位“华为公主”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谁都知道,这里面掺杂的水分。
与姐姐孟晚舟早年的内敛低调相反,进入哈佛之后的姚安娜,走起了“名媛风”。
2018年,姚安娜在法国巴黎参加名媛舞会,出尽了风头。
在舞会上,她与欧洲各国的贵族翩翩起舞,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芭莎珠宝》的封面上,也出现了这位华为公主的靓照。
任正非给予了这个小女儿无限宠爱,让她过上了奢华舒适的名媛生活。
▲ 姚安娜全家福
而他的大女儿孟晚舟,从未拥有过姚安娜这样的生活。
1972年,孟晚舟出生于贵州。
她与姚安娜并非一母所生。 两人有高达26岁的年龄差。
孟晚舟出生的时候,任正非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家里根本没什么钱。
但是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任正非娶到了一位出身名门的妻子。
孟晚舟的母亲孟军,出身于高干家庭,其父曾任四川省副省长。
孟军的个人修养很高,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
在童年记忆里,孟晚舟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甚至过得有点凄惨。
她的父母都忙于工作,远在成都的外公更是事务繁忙,她只能跟随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
乡下的生活贫瘠而枯燥,孟晚舟的生活和“公主”完全不沾边。
偶尔与父母相聚,也是被严厉管教和约束,从未尝过“娇纵”的滋味。
孟晚舟15岁这一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任正非和孟军的婚姻出了问题,两人决定离婚。
起因是任正非的一次重大失误。
身为国企管理人员的他,不慎被骗了200万,给所在国企造成了严重损失。
单位经过研究,认为这个错误不可原谅,决定开除他。
任正非不愿离开这家待遇优厚的国企。 他知道只有妻子能够救他。
凭借孟军家里的实力,只要愿意站出来帮任正非说话,领导层就不得不顾忌。
副省长所拥有的能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但是,孟军不愿意损害自己家族的声誉,断然拒绝了他。 夫妻俩因此生出嫌隙。
▲ 任正非与前妻孟军
也有江湖传闻,说是任正非与年轻女子交往过密,引起孟军不满。
这种小道消息无论真假,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政治声誉上的考量,才是最重的砝码。
夫妇两人,选择了分道扬镳。
被踢出国企的任正非,创办了华为。 这是1987年的事。
任正非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孟晚舟和弟弟孟平的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由母亲孟军负责。
孟军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她虽然因为不愿偏袒回护丈夫而选择离婚,但是离婚之后两人依然保持着朋友关系,在子女面前她也从来不说任正非的坏话。
坚韧,大度,有原则……孟晚舟学到了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
她没有像姚安娜一样,申请国外的名校,而是通过高考进入国内的普通高校。
1993年,孟晚舟进入华为工作。 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没有人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儿。
她从基层开始做起,不厌其烦地接打电话和打印文件。
这些琐碎的基础工作,与豪门小说里千金小姐一进公司就身居高位完全不同。
任正非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走捷径。
华为帝国是他的心血,任何人想要在华为走上高管岗位,都必须拿实力来说话。
孟晚舟没有让他失望。
她追随父亲一路拼杀,职位也一路晋升。
华为海外市场的开拓过程,她是最重要的元老之一。
都说商场如战场,在波云诡谲的商业环境中,孟晚舟已经成长为父亲的左膀右臂。
▲ 孟晚舟与父亲任正非合影
曾经有人说过,母亲的爱通常是无私的,而父亲则会暗暗给子女打分,只有最出色的才能值得他倾注最多的心血。
而对于不成器的孩子,父亲往往只是居高临下地宠爱,并不会寄托什么期望。
孟晚舟正是凭借自己的优秀,得到了父亲的栽培和尊重。
2011年,孟晚舟成为华为首席财务官。
2018年的一场变故,更是让她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逮捕了孟晚舟,背后是美国的授意。
▲ 孟晚舟被逮捕现场
在中美激烈交锋的时刻,美国此举是在给中国上眼药,也是在敲打华为等科技公司。
制裁华为、中兴等公司,是美国打压中国的重要招数。
孟晚舟一直都没有屈服,被加拿大戴上了电子脚镣。
▲ 被加拿大戴上了电子脚镣的孟晚舟
往小了说,孟晚舟是因华为而受难;往大了说,她是为中美的博弈而受难。
西方国家等着她低头认罪,也等着她的父亲服软。
然而这对父女的反应却如出一辙:绝不低头。
就在姚安娜高调宣布出道的时候,孟晚舟在加拿大又一次收到了死亡威胁。
这不是第一次了。
那些试图恐吓她的人,把子弹夹在信封里,威胁要取她性命。
而远在千里之外,她的妹妹却在纠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姐姐不喜欢我?
你的父亲宠爱你,是因为你是他的女儿;华为公司的人见到你毕恭毕敬,是因为你是他们掌门人的“公主”。
▲ 孟晚舟与姚安娜对比照
但是,想要让国民喜欢你,凭什么呢?
华为再有钱,你的父亲再有声望,和普通网民又有什么关系?
毕竟,大家又不端你家的饭碗,不从华为领工资。
想要赢得公众的认可和喜爱,就要凭借自己的实力。
仅仅依靠资本的堆砌和媒体的追捧,根本不可能赢得尊重。
甚至姚安娜营销的“华为公主”这个头衔,都连带着遭到了网民的唾弃:在共和国里做公主,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一场严峻的疫情,在悄然中促进了时代的转向。
曾经无脑追捧资本和流量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怎样的人值得我们尊重。
是让无数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张桂梅,是为国民健康鞠躬尽瘁的钟南山,是寒风中坚守岗位的社区志愿者……
当然,也包括姚安娜那位为国受难的姐姐,孟晚舟。
为什么大家更喜欢孟晚舟,却对姚安娜百般嘲讽?
因为我们更欣赏靠自己本事吃饭的人,更尊敬百折不屈的人。
靠家族的荫蔽,靠资本的力量,就像赢得赞美和掌声,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时代在沉默中完成了转向。”
介绍加拿大历史
要想知道加拿大是怎样的名为Canada的我们必须回溯到16世纪。 那时,法国人梦想发现并统治更多的疆域,扩展他们的贸易范围,并让世界各国信奉他们的信仰。 1535年,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Jacques Kartier)去探寻“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航道。 卡蒂埃尔首次探险来到了圣劳伦斯海湾。 这时他并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现什么,但他希望这是大洋的一个分支,并是他通往远东征程的必经之路。 于是他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 然而他并没有到达所期盼的亚洲,却来到了魁北克(Québec),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Stadakona”。 正是这时,Canada一词被写进了国家的历史。 Canada一词源于印第安语的“Canada”意为“群落”或“村庄”。 卡蒂埃尔在向法王报告时,首次使用了“Canada”,来指他所到达的魁北克。 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居住地。 16 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间,英、法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而1763年的巴黎和约使加拿大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 1867年,英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一个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 此后,其它省也陆续加入联邦。 1926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 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 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在20世纪下半叶,一些魁北克的法语省民请求独立,但是两次全民公决(1980年及1995年)中独立一方以40%及49.4%的得票率险负。 之后,加拿大修改了相关法律,清晰法案规定在魁北克全民公决中所提出的问题足够明确且得到明显多数的支持时,魁北克可以与加拿大政府进行脱离联邦的协商程序。 加拿大行政区划的变化按1867年7月1日的《英属北美法案》(Blitish North America Acts),各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单一联邦,加拿大宪法一直建基于这英国法律;1931年12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此法例中订明自治领有权自行制定法律而无须等待英国国会批准,订明加拿大殖民地为自治领,虽然加拿大已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独立国,此特殊的自治领关系却一直存在;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国会通过新宪法,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废止旧宪,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领日改名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实上从英国独立。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0f085a38901ff13969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