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 探秘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藏宝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银川。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

“西夏王陵”位于哪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地理位置
西夏王陵的具体位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其地理坐标中心位置为东经106°13′,北纬38°04′。 陵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陵区北起泉齐沟,南至银巴公路,西靠贺兰山,东临西干渠。
历史沿革
西夏王陵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是西夏王朝历代帝王的陵寝。 西夏建立前,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 此后,除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和末主李晛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记载了明确的陵名。 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西夏王陵被严重破坏。 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确认。 1972年,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组织对西夏王陵的挖掘工作。 截至2014年,已经确定7号陵的墓主人为西夏仁宗李仁孝。
建筑特色
西夏王陵在建造风格上,吸收了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每座帝陵都是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 陵园由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组成,布局基本相同。 陵墓的形状呈倒扣的窝头形,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主要景点
西夏王陵景区由西夏陵园、西夏碑林、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等景点组成。 其中,西夏陵园是核心景区,分布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 西夏碑林收藏了丰富的西夏碑刻文献和文物。 西夏博物馆则展示了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
申遗情况
2024年3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西夏陵符合世界遗产提名条件,正式将其列入中国202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综上所述,西夏王陵不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研究西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确实被誉为“东方金字塔”。以下是关于西夏王陵的详细介绍:
西夏王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研究西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西夏王陵是怎样发现的
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王陵的论断。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王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一度认为西夏王陵是一片唐墓。 1972年,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决定。 这次发掘活动的负责人为王冶秋,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承担西夏王陵的主要发掘工作。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西夏王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西夏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扩展资料
西夏王陵的主要规模:
西夏王陵陵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开阔,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间。 其规模与北京的明十三陵相当。 初建时每个陵园均有地下陵寝、墓室、地面建筑和园林,独立占地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形制与布局大体相同。
西夏王陵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 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 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
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 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墙居中有门阙,经门阙入陵城,陵台偏处陵城西北,为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九级不等,外部用砖包砌并附有出檐,为砖木瓦结构。 陵台是陵园中的主体建筑。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0898109de896bf0723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