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风向又变了 名校被踩在脚下摩擦
大家才不要听什么“以后发展更好”之类的空头许诺,要的是日结,考出来的分数你要立即给我变现,有工作、有保研。
撰文丨侯虹斌
这几天,2025年高考录取陆续出结果,各个家长群里都人声鼎沸。一会儿红包雨乱飞,一会儿唉声叹气,感慨怎么分数线又高了,这么卷。
今天的大学不再是过去的大学,大家选择读大学的理由,已发生重大变化。
以前,评定标准下,有层级分明的大学档次,什么水平报什么大学,但现在已发生微妙的坍塌。今年,部分老牌985、211大学甚至顶级大学,名气不是最重要了,分数有所下降;只有好专业、好就业,席卷一切,不管什么档次的高校,分数都一路上窜。
长期主义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即时性、当下性、确定性。
现在,早就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了。看上去还是千军万马要过桥,但有的过独木桥、有的直升机、有的渡河、有的自带飞行翼,各显神通。
虽然基本上还是会参加高考(除了极少数保送),但在高考之外,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掌握十八般武艺:最好你有点特长,有点竞赛奖项,有点高校夏令营经验;然后,你要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不同学校的各种机考、笔试、面试;这个过程,需要提前很久准备,没有一步能轻松。
作为高考学生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在提前批就被录取了。现在这很常见。有些学校好一点的班,在普通高校正式录取前,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被大学录取走了。 这里没有一丝取巧的机会,因为:
一方面,学生的高考成绩是王道,一切都基于高考分数。另一方面,家长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充分了解各个高校的特色和未来出路,并且至少提早半年以上,就制定出孩子的报考方案和策略。
哦,半年或许都不够,可能你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要准备奥数、奥物竞赛,或者从初中开始就训练雅思和托福了。不然,连资料审核都通不过。
一等到高考结束,家长就带着孩子辗转不同的城市和高校,不停地刷笔试和面试。
就我知道的,有孩子甚至参加了6所高校的笔面试。 而在江苏某所著名大学的强基计划的考场,我发现与我家孩子一起参加考试的,不少于两万人,但最后录取的,不超过百人。
疯狂啊。
现在的高考不再是只考孩子,更考家长。家长不仅需要投入很多金钱和精力,更要求他们有见识,有先见之明,要参与孩子的人生道路的规划。他们只是不想让辛苦读书的孩子,输在父母的信息差这一环节上。
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增加确定性,更多兜底。
寒门难出贵子,放在中产身上,尤其如此。家境的好坏不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价值观和信息掌握程度,在高考学子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异。
有公众号吐槽称,某广东985大学的某校区里,都是好专业,但录取名单里几乎全都是广州深圳东莞的学生,没有边远地区的。
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校区的学费高昂,学生只能是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啊。还有,这个校区是在提前批的综合评价里招生的,意味着家长必须提前好几个月就已搜集好相关资料,并帮助孩子做好笔试、面试的准备,甚至专门去报读面试培训班,才能通过几轮审核。—— 这绝不是孩子埋头读书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家人一起协同的系统工程。
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以努力打工供孩子上大学,但几乎不可能帮他去申报高校的综合评价。
还有,不少前景很好的中外合作院校,面试就是全英文的,有的还需要协作组队、解决问题,这些,不经过专门的培训班,几乎不可能通过。
今年,新兴高校势头非常猛,在录取中纷纷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第一年招生的大湾区大学(位于广东东莞)、福耀科技大学(位于福建福州),号称录取分与华南理工大学这种老牌的工科高校并驾齐驱。西湖大学在不少地方的录取分等于或者大于浙江大学,在广东只录取1000名之内的学生;刚开始本科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分数与上交、复旦在伯仲之间,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年在普通批招生,分数超过中山大学20多分……
这些大学,来势汹汹,一路狂飙, 什么名头也没有,照样能把老牌高校花了近百年才确立的牌子,踩在地上碾压。凭什么?
另一个特点是:有些名牌高校,在招生上玩了花招,只招特定的好专业,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只招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班;这就拉高了分数。对,我说的就是狡诈的某某工业大学和某某理工大学,近年录取分数搭火箭一样飞升。
其实,这两类情况背后的本质都是,追求确定性。
大湾区大学或福耀科技大学,他们建校初的招牌就是“保就业”;而另一些科研类新兴大学的诱人之处,除了背景和师资之外,招牌就是“高保研率”;个别老牌名校的分数飙升,更是因为他们承诺“直硕”“直博”“本硕博连读班”。
同时,上海海关学院这种二本学校,分数飞升到中等985的水平了。而军警批里带有编制的、方便参加公安联考的,更是大受欢迎。
这些,都是确定性,大家希望一劳永逸,一次高考辛苦点,以后就可以不再卷了。
没什么长期主义了。大家才不要听什么“以后发展更好”之类的空头许诺, 要的是日结,考出来的分数你要立即给我变现,有工作、有保研。
这个逻辑,跟考公、考编热一样。大家宁愿稳定的低薪,也不愿有风险的高薪。
今年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北大的护理也是护理”。
在多个省份,今年提前批的补录名单里,都有北京大学,是非常冷门的小语种。 无他,专业不好,大家不愿意报,哪怕你是北大,皇帝女儿也愁嫁。
更有报道称,此前有位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男生,上课第一天就退学了;他选择了复读,最终考上清华。有人戏称说,读大学时,北大护理也是北大;工作后,北大护理也是护理。同样都以顶尖的成绩入校,但是不同专业之间的未来前景、毕业薪酬,天差地别。
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吧:在广东,今年的清华北大录取的名次,都出现了下滑。
清华北大,虽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依旧无法撼动,但也不是不能松动的。 专业的重要性,已经大大提升了,不少人宁愿牺牲院校层次、也要去读热门的专业。
其他高校,更是如此了。好就业,比什么都重要,比北大清华都重要。有编制,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定向去贫困地区,也值得。
至于文科专业,就是一个更悲伤的故事。理科扩招10%,文科反而缩招1%,广东的文科本科线直接比去年高36分。因为文科不好找工作。文科的学生,第一天进大学就是奔着选调、考公、考编来的。竞争这么激烈,那还怎么玩呢?
大家变得务实, 一切以划算为目标,不管是金钱还是分数。
我在南京的时候,碰到一个出租车司机,他的儿子是江苏考生,去年考了698分,进了中科大的一个重点班。他说,他劝儿子一定要考公务员,找老婆也一定要找公务员,必须要夫妻都是公务员。
大环境如此。
简而言之,就是费尽心思,家长们趟了无数的路,孩子们吃了无数的苦,想把孩子们送进最好的学校;但最后,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哪里有工作就读哪里,哪里有保研就去哪里,顾不上星辰大海,不屑于诗和远方。
最终,大家都失去了经济上行时期的美,只有经济下行时期的丧。
改革后的高考模式是怎样的
“恢复高考30年来,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确实吸收了不少人才,实践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轻易否认高考这种比较公正、公平的方式还为时过早,且在目前的体制下,完全实现自主招生,条件也不是很成熟。 ”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奕望认为,在高考大军中,目前参与自主招生的确实只是少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猛然改变方法,大多数学生会不适应,比起重点中学学生,名高校给予普通中学学生的考试名额仍然有限。 从目前各名校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来看,除了个别高校允许自荐以外,大部分高校采取的仍旧是由高中学校推荐。 而高中学校推荐的依据,往往是根据近几年该中学学生考到该高校的生源情况来分发名额,相比之下,重点中学要占到非常大的优势。 “但基础教育的考评方式不改变的话,自主招生将全覆盖似乎不太可能。 ”陈校长坦言,目前部分学校还停留在 “考什么教什么”的阶段,应试痕迹太浓,教学的基本模式、思路都是向高考靠拢,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能完全适应自主招生的方式。 敬业中学教导主任李保源老师举了个例子,现在的考核制度确实还存在很大弊端,其中文理分科造就了畸形的高中教育,一些学生文理偏科太严重,有同学选了物理,就把历史等文科统统抛脑后,“试想,这样的学生又如何能适应自主招生的选拔,大学的考核方式在改变,中学如果还原地踏步的话,肯定会出现‘水土不服’,最终还是走向应试的怪圈。 ” 也有老师私下告诉记者,现在,考评一所学校的方式仍然按照要参考高考平均分,如果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名校,那他们的成绩只需达到一本分数线,通过预录取后就会放松下来,自然要影响到学校的高考平均分。 “平行+自主”是出路 虽然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力度不断扩大,不少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招生权,在自主招生的名额分配上,更强调重质量而不拘泥于数量。 但并不意味着自主招生能完全替代高考。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认为,“平行志愿+自主招生”如此“双轨并举”是目前体制下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根本出路。 今年新实施的平行志愿解决了社会最为关心的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问题,但是如何体现和保护各高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自主权、以及支持高中实施素质教育,这要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使得高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及眼光挑选符合要求的考生,这样各院校会形成自身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同时也支持了中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 以复旦博雅杯为例,往年高校选拔优秀生尤其是保送生选拔更倾向于理科优秀生,而高校文科专业招收到的考生很多并不是对人文学科感兴趣。 因此,在高中学生中,对那些对人文学科专业有强烈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进行筛选的复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应酝而生。 通过“写论文+面试”的方式,给很多偏科的学生增加了升入名校深造的机会。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认为,就目前的高考制度而言,统一考试作为高考的主体形式,还是必须坚持的,因为统一考试具有公平、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这早已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 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多样化的人才选拔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上海高考改革的内在逻辑主线。 上海的高考改革必须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为出发点,同时也要符合考试与评价的内在要求,发挥为基础教育导航的作用。
法国留学 哪六类学院最受关注?
法国留学 六类学院最受关注一、科技学院法国的大学科技学院目前在国内招生的项目分为几类,大学科技学院院长联盟(ADIUT)项目通常要求学生高考成绩至少在当地二本线以上,一本线上的分数更好,文理兼收,文科专业竞争很激烈。 另有部分大学科技学院与综合大学的其他学院同步招生,对高考成绩没有特殊要求,400分至450分之间的学生都可申请。 多数综合大学对高考成绩没有特殊要求。 根据往年申请情况,高考成绩在400分至450分之间的学生能找到一所或几所综合大学进行申请。 高考分数越高,学生可选择的学校范围越大。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高录取门槛,有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已明确要求学生高考成绩要达到二本线甚至一本线以上。 二、高等商学院目前法国高等商学院中,接收高中毕业生入读的多为排名中游的院校,录取标准有点类似英语类国家的要求,即更看重学生的外语成绩,如法语成绩和雅思、托福成绩等,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要求不高,一般二本线以上就可以。 也有部分学校要求学生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上,文理生兼收。 这类学校因不是公立院校,学费相对不菲。 三、工程师学院工程师学院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英部分。 对国内学生,这类院校一般要求高考成绩至少在当地一本线以上,且为理科毕业生。 对录取分数线较低地区的学生,要求高出当地一本线80分到100分。 部分工程师学院会自命题,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考试选拔,且内容并不简单。 此种情况下,高考成绩仅是参考。 四、公立美院公立美院一般要求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科线,艺考成绩达标。 目前这类院校中,提供预录取的并不多,学生获签出国后,第二年要参加学校专业竞考。 该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不高。 五、公立音乐学院公立音乐学院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对高考成绩没有明确分数要求,一般文化课成绩达到二本线对申请签证更有利。 这类学校招生分两种情况,部分学校会来华面试录取,学生被这些学校录取,签证通过率相对高;还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可通过作品光盘申请,被这部分学校录取的学生获得签证的可能性较小。 六、私立艺术设计和时装设计类学院私立艺术设计或时装设计类学院也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对高考成绩无明确要求。 但私立学校要慎重申请,因为所颁文凭未必能被国内认证,且私立学校水平良莠不齐,学生要尽可能选择知名、正规的院校。 当然学生高考成绩过低,即使被录取也很难获得签证。 liuxue86留学专家表示,近几年,很多接收中国学生较多的法国高校已对中国的高考体系了如指掌,他们知道中国高校在各省市均有不同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很多招生负责人都有中国各省市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资料。 因此,有益赴法留学的学生应在权威机构的指导下,尽早规划自己的留学行程。 原文来源:
高考填志愿,不宜就读是什么意思?
1、高考体检结果中,不宜就读专业就是你的身体情况不宜就读列出的某些专业,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尽量避免报考不宜就读专业。 2、不过,高校不能因为不宜就读而拒绝录取达到录取条件的考生,你仍然可以正常填报这些专业,学校仍然会正常录取你。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e06bec53d3ea491aa4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