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为何 还可怕!美国芯片专家大多是华人 芯片断供 比
[熊猫] 美国对咱们国家的芯片没少打压,但是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有一个比“芯片断供”还可怕的事情出现了。
美国的芯片专家大多数都是华人,而且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英伟达和AMD,正巧这两家的老板都是华人,他俩还是亲戚关系,那就是黄仁勋和苏姿丰。
但是为什么美国的芯片专家大多数都是华人?美国的科研环境究竟有多强?
当黄仁勋和苏姿丰这对“远房亲戚”,在全球AI芯片的领域里做大做强的时候,世界才惊觉芯片这个领域早已被华裔“承包”了,可是这个光景,既令人骄傲,又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
黄仁勋和苏姿丰,他俩身上有太多惊人的巧合, 他们都来自台湾,并且都在童年时移民美国, 黄仁勋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苏姿丰的父亲是统计学家,都是典型的中产精英家庭,这为他们的起飞提供了最早的跑道。
他们还都毕业于顶尖学府,一个手握斯坦福硕士学位,一个头顶麻省理工博士光环,更巧的是他们都曾在AMD这家公司短暂交汇,而后各自开创了自己的时代,黄仁勋在1993年创立了英伟达,他就像个偏执的艺术家,死磕图形处理技术,硬是把一个边缘赛道做成了新世界的核心。
现在英伟达的市值已经破了万亿,他本人也成了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的“摇滚巨星”,苏姿丰则在2014年接手了濒临破产的AMD,那时的AMD是英特尔和英伟达双重挤压下苟延残喘的“小可怜”。
但是自从她接手后,在她的治理下重新让AMD起死回生,市值也有了2000多亿美元,这两个人的成功几乎像是同一个剧本的两个版本, 而且苏姿丰还是黄仁勋的表外甥女,但是两个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偏偏去了美国发展?
当时的美国军方和航天项目对计算机有着近乎疯狂的需求,这就间接催生了仙童半导体、英特尔、AMD这些“开山鼻祖”,这就像一场持续数十年的豪赌,国家出钱,科技界管出人,硬生生砸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教科书般的顺势而为
技术、资本和人才都在这里高度聚集,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引力场,更关键的是这个引力场懂得如何吸纳全世界的养分, 美国向全球的顶尖人才敞开大门,绿卡、科研经费和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都是极具诱惑力的“鱼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无数像黄仁勋和苏姿丰这样的华裔精英,以及来自中国顶尖学府的毕业生,都源源不断地涌入这片热土,成为硅谷数十万华人工程师大军的一员, 他们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是这片土壤最重要的养料。
所以有了人才和科研环境,英伟达的成功就说得过去了,而且英伟达的崛起,像教科书般地诠释了什么叫“顺势而为”,黄仁勋最初的突破口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人工智能,而是当时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游戏。
他敏锐地抓住了微软Windows系统带来的图形化浪潮,与微软深度绑定,这成功让英伟达的显卡成了游戏玩家的“必需品”,庞大的游戏市场,也为英伟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和海量用户。
这笔钱让英伟达有底气进行长达十数年的持续研发,最终构筑起深不可测的技术护城河,当AI时代来临的时候,他们早已磨刀霍霍,游戏业务至今仍是他利润的压舱石,相比之下苏联也曾有过领先世界的技术,但是却因为缺乏一个能供养它的庞大消费市场最终在历史中悄然褪色。
技术的神话再动听,也需要市场的真金白银来续写,黄仁勋和苏姿丰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商业逻辑的胜利,但是当这些华裔精英们在国外风生水起的时候,中美两国开始了贸易战。
“自己人”打“自己人”
2018年起,一纸禁令从美国发出去,美国和它的盟友们开始对中国进行严酷的芯片技术封锁,一批批的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高端芯片A100、H100瞬间断供,而执行这道封锁的正是以英伟达、AMD、博通为首的芯片巨头。
而执掌这些公司的恰恰就是黄仁勋、苏姿丰和另一位华裔领袖陈福阳,这种情况就很让人心痛了,那些从我们血脉中走出去的顶尖人才,如却今成了扼住我们咽喉的“最锋利的手”, 但是这不是背叛,而是规则。
作为美国公司的CEO,他们必须遵守美国的法律, 但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才流失带来的深层困境,我们亲手培养的果实却长在了别人的院墙里,甚至被用来筑起了围堵自己的高墙,芯片的断供,让中国手机、汽车等产业链一度陷入被动。
2023年芯片的进口量应声大跌,但是压力也成了最强的催化剂,华为麒麟芯片在废墟中重生,中芯国际的工艺也奋起直追,国产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
其实从短期来看芯片的封锁像一场遭遇战,我们可以靠着意志和奋斗一城一池地夺回来, 现在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95%的绝对垄断下滑至50%左右,国产芯片正在快速补位。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就会发现一个更严峻的现实, 堵住一个技术的窟窿不是长久的,最重要的是人才问题还没有解决,芯片断供的本质是技术问题,而黄仁勋和苏姿丰现象的本质是人才问题。
技术问题可以用钱和时间追赶,人才生态的失衡却足以决定未来数十年的国运,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人才流动的方向也出现了逆转的迹象,近年来在美华裔科学家的回流趋势正在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中国发展。
这也揭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的困境,不能只盯着生产线上的光刻机, 更要盯着咱们人才流失的问题,我们需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优厚的待遇,更是一个能让顶尖人才安心搞科研,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市场正向回报的环境,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美国欲“断供”海康威视?安防芯片国产化程度高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前进的“中国芯”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采取不公平手段打压中国 科技 企业,尤其在芯片领域表现明显。 中国必须靠自主创新,才能够发展高技术产业,才不会受制于人。 近年来,中国 科技 企业在不断进取,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其产品在全球处于领先,其中,芯片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比如,中国在安防产业上,众多芯片能够自主;华为芯片形成了多样化体系。 不过,中国仍然需要看到差距,在关键技术领域需要不断进取。
来 源丨 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 陶力 上海报道
编 辑丨 张星
树欲静而风不止。 更多的 科技 企业或被美国政府列入管制名单,海康威视可能成为其中之一。
“我们期望公司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现在,公司已主动聘请美国专业人士,对报道涉及的公司业务进行独立审查,专业人士将在获得充分的证据后,回应海外各相关方的关注。 ”5月22日,海康威视相关高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回应道。
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限制海康威视购买美国技术的能力。 美国商务部可能会要求美国公司,必须获得政府批准才能向海康威视供应零部件,以限制该公司获取有助于为其设备提供支持的技术。
对于美国供应商与国内供应商的占比,前述海康威视高层人士并没有对记者透露更多。 “总的来说,安防芯片领域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高,一般在国内都能找到可替代的产品。 影响不会很大。 ”
但是,即使是在供应端不受限制,海康威视的海外业务还是会受到影响。 该公司财报数据显示, 在2018年度,海康威视全年境外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28.47%,美国市场业务占境外业务的20%左右,占公司整体营收的6%。
招商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方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 由于海康是公众公司,需考虑报表质量。 所以动作相对有限,无法像华为一样大规模备库存。 但是,海康大华的芯片供应链中,最为核心的IPC处理器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存储器芯片主要供应商来自日韩,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在不断加速。 AI芯片方面,目前国产AI芯片厂商如海思、寒武纪在推理端已具备完善的产品组合,可以对英伟达等国际厂商形成替代。
安防业美国市场或遇挫
海康威视是国内安防视频监控的领军企业。 IHS报告显示,海康威视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占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2.6%。 2018年,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49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4%,公司2018年整体毛利率为44.85%。
即便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海康威视在2018年还是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 公司将国内业务分为PBG(公共服务事业群)、EBG(企事业事业群)、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三个业务群。 其中,PBG以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组建,主要提供城市服务与治理的支持。 EBG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主要服务传统大型企业市场;SMBG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组建,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
另外,该公司在加深向国内垂直市场布局的同时,也在积极走出去。 2018年财报透露,公司境内外分别实现营收356.46亿元和141.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2%和24.79%。 境外收入的增幅不容小觑,利润占比达到28.48%。
不确定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成为该公司的风险所在。 据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透露,该公司在海外的销售比较均衡,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东南亚、东盟一带都设有销售公司。 “公司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确受到了一些阻碍,会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带来影响。 但对于海外市场,我们还会很坚定地做下去,经济的波动、政治的动荡会带来影响,但不至于让海康承受太大的风险。 例如美国市场约占整个海康收入的6%,若其他地方增长更快,这个比例还会下降。 ”
如今看来,其在美国的业务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海康在美国有研究所和开发团队,现在对他们来说,最担心的是美国分部的去留,这一块的研发是否会停止。 ” 一名接近海康威视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供应链国产替代高
对于该事件,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最近已经一再表明了中方反对美国滥用国家力量,肆意抹黑和打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的一些做法。 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 “对中方而言,我们一向要求中国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在其他国家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同时我们也一直要求其他国家能够给予中国企业公平、非歧视的待遇。 ”
目前,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均表示,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消息。 大华董秘办回应记者称,“消息也只是说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没有得到最终的确定。 ”
作为安防产业链的第一环,上游芯片制造商影响着整个安防体系的功能、技术指标、稳定性、能耗、成本等,在安防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上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芯片方案也成为安防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国内厂商中,海思(华为)、国科微、中星微、北京君正、富瀚微、景嘉微、寒武纪、深鉴、中科曙光等均有深度布局。 海康威视能否找到供应链代替者?
中信证券指出,在海康威视的产品结构中,需要从美国进口的大部分是后端的服务器,这里面包括Intel的CPU,英伟达的GPU,希捷、西部数据的机械硬盘,德州仪器、安霸的电源管理芯片等,都是美方定点打击可能影响到的产品,这种服务器类的产品,目前国产化还无法替代。
除此之外,海康威视的前端摄像头及AI前端产品的零部件构成,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 “安防芯片主要是注重于图像的采集、存储能够更加清晰化,同时还能对图像质量有所提升。 而AI芯片的作用在于对提取到的图像里面的物体识别、人脸识别,对内容进行更加清晰的处理。 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一名行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国内的安防企业产品线重合度很高,未来的竞争点在于供应链等其他差异性的技术。
贸易摩擦的另一面,受伤的可能是英特尔等美国企业。 就在上月,英特尔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 该季度营收161亿美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为40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11%。 当天财报发布后,英特尔盘后股价一度下挫超过7%。 英特尔CEO罗伯特·斯旺称, “我们在中国经历了一次急剧下滑,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看到企业和云的购买形势都在急剧下滑。 ”
如今看来,如果美国扩大“断供”名单,英特尔业绩将进一步遭遇滑铁卢。
21君
小伙伴们,你怎么看待海康威视后续的发展?
百万读者都在看……
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被双开!高管接连因贪腐被查,茅台专卖店沦为权力寻租工具?
继华为、大疆之后,美国又“盯上”了这两家中国企业?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稀土供应之痛:战略资源却卖白菜价,三成储量承担全球九成出口
本期编辑 陈思
我在看,你呢?
美国批准高通向华为供芯片,华为却坚持用麒麟,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华为决心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而且华为作出这样的决定透露出背后的信息是事情进展顺利,华为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美国批准高通向华为供芯片这件事本身就从侧面印证了华为的芯片开发一定有了某种进展,批准高通向华为提供芯片是想让华为为了短期的现实利益而放弃芯片的自主研发。 显然,这种鬼蜮伎俩这次不好使了,美国人的真实面目已被看透,中国和中国企业再也不愿因为核心技术被别人掌握而受制于人,对美国更是如此。 这说明华为人头脑清醒,第一次上当怪别人,第二次上当怪自己,吃过一次这么大的亏了,现在美国再次放开口袋,华为还钻进去就是脑子有病了你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种问题?这是马上开卖的华为P50。 我看,华为是在“等待”,是在用时间换空间,是在与时间赛跑。 这意味着华为人强大的自信! 受制于人,永远不能强大 意味看透美国的夲质,走自己的路,哪怕前途有坎坎坷坷,也会一往无前,直至曙光升起。 中国政府应禁止美国芯片进口。 中国永不用美国芯片。 美国这是想把华为的麒麟忽悠妖折了再断供芯片。 芯片的问题我不太了解,但是我的p40自从升级了鸿蒙系统以后,感觉比原来的安卓系统要速度快一点,也更顺滑,用着也更方便。 记住一句话: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自己有的东西就不用别人的。
美国芯片行业陷入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之前,针对华为,美国频频出手,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的38家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华为的芯片,而不让美国的芯片行业供货给华为,对于美国的芯片企业可以说是内忧加外患,在芯片行业处于先进地位的美国即将进入瓶颈,能够突破现有极限的新材料距离现实还很遥远,后面还有中国、欧盟等后来者。
在芯片产业的下游5G通信网络上,中国企业握有优势,中国的华为、中兴、OPPO和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家企业一共拥有全球36%的5G标准必要专利,5G关键技术专利更是位居全球首位。
扩展资料
美国芯片公司也在谋求生路
在美国的制裁下,断供华为,对许多芯片公司来说,最直接受影响的是“订单”。 美国的芯片巨头高通公司是华为芯片的供应商之一,今年业绩大幅跳水,2020财年二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9%。 同期,另一家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净利润也同比下降75%。
美国博通公司的CEO更是直接道出了背后的原因:“地缘政策”的不稳定和对大客户的出口限制是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5G建设的深入,物联网、智能汽车等产业落地,中国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显而易见,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芯片行业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 少了来自中国的巨大订单需求,美国半导体企业也难以维持现有产能规模,需要巨大投入的技术进步也可能会变成空想。
面对这种无妄之灾,美国半导体企业也在寻求破局。 很明显,他们还是希望和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高通先是在近期与华为达成专利和解,华为只用支付其18亿美元就能继续使用高通的专利技术,远低于苹果的45亿美元。 高通公司还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呼吁取消该公司向华为出售芯片的限制。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8bf084e23a60636fb3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