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娃哈哈致命伤 宗庆后留下的 护身符
宗家的财产分割案还没水落石出,影响力早已破圈了。
就在前几天,一位自称江西润田矿泉水创始人妻子的网红就出来现身说法,称自己丈夫在过去曾经有过4段婚姻,生了5个孩子,还称“卖水可挣钱了。”
又是卖水,又是复杂的家庭成分,很难让人不怀疑她是在蹭流量。
当然,娃哈哈这边的情况也愈发变得扑朔迷离,各方势力的先后介入,也让一开始的遗产争夺,变成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据说,在宗家事件的影响下,有不少富二代、公司二代们已经开始排查自家的财产风险,各种调查信托基金
二代们为了准备将来可能的“家产之争”,甚至还有逼老爹“当场写遗产”的离谱行为发生。
当然,二代们多慌都不是重点,在这次全国瞩目的分家产事件中,受损最严重的还得是娃哈哈集团以及其3万多名员工。
不少企业,都会因为各类狗血的“分家产事件”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宗庆后在去世前可能都想不到,自己犯下最致命的经营错误,不在运营一线,而在自家后院。
当二代们还在琢磨如何抢到更多家产的时候才发现,实现“富过三代”的愿望,才是对企业家最难的一次大考。
就拿这次娃哈哈事件来说,已经持续大半个月的“宗氏内斗”收尾之后,娃哈哈还会是原来的娃哈哈吗?
百亿遗产争夺战
没有赢家
从案件被曝光到现在,娃哈哈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不管是长公主宗馥莉获胜,还是海外的“非婚子女”们诉求得以实现,娃哈哈的未来,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站在企业角度,像娃哈哈这样庞大的企业陷入类似的遗产纠纷时,最终结局只能有三种:
第一种:皆大欢喜,企业正常经营不被干扰,业务在新任领头人的带领下继续发展;
第二种:企业在波折中受损,经营权被多方势力分割,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大变;
第三种:各利益方纠缠不休,企业就此分崩离析,或者名存实亡。
就目前情况来看,娃哈哈的结局会如何仍然扑朔迷离。
娃哈哈为何会闹到如今这个地步,我们专门请教了专攻此类案例的业界大咖。
大咖认为:目前的遗产之争,其实是娃哈哈集团相关控制人之间的斗争,就目前情况而言,对宗馥莉的影响会十分大。
大部分的股东斗争,最终结局往往都不太光彩。
公司的夺权之争,往往都始于财产争斗,然而随着纠纷白热化,财产争斗最终也会变为意气之争。
娃哈哈事件其实已经进行到了这一步,在案件被曝光成为公众事件之前,宗馥莉和对方势力的斗争就已经开始了。
早在去年宗馥莉接任宗庆后成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后,就展开了对“异己”势力的清洗行动。
最初,所谓“清洗行动”只是在公司内部进行,宗馥莉一口气替换了多位公司元老,让“宏胜系”高管大量进驻。
此外,老员工甚至是合作多年的经销商都把相关劳务合同、合作协议转到宏胜集团旗下,部分不配合的经销商当场取消合作。
当然,对“异己”最直接的打击,则是在今年初一口气关停杜建英关联的18家公司,直截了当地削弱了杜建英在集团内部的话语权和利益。
而这也是宗馥莉和“同父异母弟妹”们的矛盾激化点。
同父异母的弟妹们冒着宗庆后“塌房”的风险,也要把宗馥莉告上法庭,正是双方开始互相揭短、意气用事的开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娃哈哈想要以“完美结局”收尾,几乎不可能。
然而,娃哈哈集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家族式企业,甚至无法在国内外找到一个能和其结构类似、历史类似的集团。
宗庆后用了40多年的布局,依靠自己的人脉和手段,在娃哈哈内部形成了一种 “微妙的平衡”。
随着宗庆后去世,娃哈哈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急于改革和掌控娃哈哈权利的宗馥莉,必然要面对宗庆后留下来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
不管是国资持股,还是员工持股,娃哈哈日后需要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远远不止宗馥莉和同父异母弟妹们之间的财产分配问题。
如今,杭州国资委已经派组进入娃哈哈展开全面调查。
据部分媒体推测,宗馥莉原本计划在全面掌权之后,带领娃哈哈走向进一步的融资,甚至上市等路线。
大结局究竟会如何目前仍然扑朔迷离,但可以确认的是,宗馥莉的计划已然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企业家的“护命神符”,真的万无一失吗?
娃哈哈能落到如今这个地步,想必也是宗庆后生前最不希望看到的。
很多人都纳闷,作为手眼通天的巨富,宗庆后在生前难道就没有想到如今会发生的种种,然后做好预备吗?
其实,宗庆后并非没有布局,只不过受限于各种因素,宗庆后的布局很难按照预期发展。
宗庆后的种种操作,诸多疑点都集中在一个关键词上: 信托基金。
据业界大咖介绍,如今的民营企业家“二代”们,往往面对三种继承模式:
第一种是“二代”无心家族财产,靠遗产实现财富自由后,家族企业就转手给更有能力的人运营,自己置身事外。
第二种,则是“二代”全权接手,继承家业,成为公司的二代掌门。
而第三种则是最稳妥的方式,企业家采取信托基金的方式管理遗产,“二代们”在达成了相应条件后才能按照规定方式继承家业。
简单来说, 信托基金堪称是富豪们的财产“护命符” ,如果设置得当,是完全可以保证“富过三代”且杜绝家族出现“败家子”的。
比如,香港船王许爱周以及其子许世勋,就是信托基金分配遗产的完美案例之一。
在他的安排下,他的子嗣们只能按月领取“生活费”,无法一次性支取过多钱财。
而许家的家族信托基金还设置了“败家子”保险,禁止受益人转让或者抵押自己的股分,确保资产可以永续。
在许家“制度大于人情”的安排模式下,许爱周家族也成了“富过三代”的典型案例。
而反观娃哈哈事件,信托基金的存在反而加剧了事件的迷惑性。
据悉,宗庆后在世之时,曾经委托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基金约18亿美元。
而原告的主张,就是获取这笔信托基金中每人7亿的使用权。
但在2024年5月,已经有110万元被显示从该账户被转出。
关于信托基金的使用权利,才是这次事件的最终导火索。
宗馥莉手持宗庆后于2020年所立的遗嘱,其中明确规定“境外资产由宗馥莉继承”,宗馥莉也是依据遗嘱,才能使用信托基金。
而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弟妹们”则抱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宗庆后此前的口头承诺才是信托基金运作的标准。
但信托基金在设立之初,就得依靠委托人的意愿执行,而宗庆后生前的诸多承诺中哪一条是最具有效应的,现在还是在众说纷纭。
“异母兄弟们”怀疑宗馥莉的遗嘱真实性;而宗馥莉的代理律师则干脆怀疑“异母兄弟”们是不是宗庆后的亲生骨肉。
然而在目前的信息中,包括宗庆后的妻子究竟是谁?国资的权利究竟有多少?目前仍是迷雾一团。
宗庆后留下的bug太多,如今都成了宗馥莉和娃哈哈的致命伤。
宗老留下的“烂摊子”不止分蛋糕
如今的舆论似乎已经分为了两派:
支持宗馥莉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一派,想要看到宗馥莉继承“正统”,继承娃哈哈;
而也有不少人选择冷眼吃瓜,静静等待有关部门介入后如何处理宗庆后留下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娃哈哈的处境已经在这半个月之内急转直下。
当宗庆后的人设崩塌后,娃哈哈已经从过去的“国民饮料”,变成了如今绯闻八卦缠身。
如果没有宗馥莉“大女主”的人设苦苦支撑,想必不少消费者都得迎来一次“童年滤镜破碎”。
不管是品牌形象受损还是集团的内部变革,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娃哈哈如今正在经历“内忧外患”。
去年,娃哈哈时隔十年再次完成了700亿业绩,对于宗馥莉来说,今年本是趁热打铁的最好机会。
但一起内斗风波,却让娃哈哈的业绩增长计划受到极大影响。
有数据显示,娃哈哈风波开始至今,娃哈哈已经在电商平台和直播间里的漏出率大幅度下滑。
不少经销商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打算延迟娃哈哈的进货计划。
有人退守,自然也有竞品趁机抢占高地。
网友调侃,农夫山泉和钟睒睒应该是此次娃哈哈内斗事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了。
去年还被广泛质疑的农夫山泉,如今因为娃哈哈的人设崩塌而完成了“洗白”。
就在娃哈哈深陷舆论旋涡中的这几天,农夫山泉过去被质疑的产品红色尖叫,却在不少平台上被捧成了爆品,大有重现第二春的趋势。
在无情的商界,任何疏忽都相当于给对手喂招。
但比起娃哈哈的“外患”,“内忧”则更加值得令人担心。
内斗至今,娃哈哈的员工和经销商们,实际上是最蒙圈的群体之一。
宗庆后去世500多天,娃哈哈的不少基层员工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根据一些娃哈哈工厂基层员工的自述,宗馥莉接任后,自己就收到了一封火急火燎的岗位强行分流的通知。
他是一位在娃哈哈流水线工作十年的老员工,如今自己所在的产线频繁停产不说,如今还被通知“若不接受分流,则按照旷工处置”。
公司高层铁腕内斗、复杂斗法,砸到基层员工头上,无异于一次“大厦崩塌”。
光在去年一年,就有不少娃哈哈老员工对宗馥莉提起集体抗议,但最终因为娃哈哈过硬的业绩表现,这些“异议”也很快被压力下来。
但如今,随着宗家案件的扑朔迷离,娃哈哈的基层员工们到底还会再次经受怎样的波折还不得而知。
宗庆后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在生前最能“对得起”的员工们,却成了这次内斗中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一方。
企业家们的遗产, 不应该只是账面上的冰冷数字,更应该是对企业未来的承诺。
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老李家小李,卖猪肉开宝马。 老王家小王,硕士毕骑电马。
1、标签:每当将学历与收入联系起来时,很多人就会以小众特征作为群体标签,也就是“以偏概全”,进而自我暗示——你看,小李卖猪肉开宝马,我也卖猪肉去。 。 。
出门左转,楼下菜市场,卖排骨的刘大哥、卖鸡蛋的张大嫂……整个市场、方圆十公里的市场摊户又有几个开宝马的呢?
2、挨打的贼:俗话讲,“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你只看见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你可能却未见这些年小李起早贪黑忙的吃不上饭,跟工商卫生耍嘴皮,跟顾客扯皮斗心眼,跟对过肉铺乱撕逼。 卖猪肉的苦,高学历不见的吃的起,而对于题主,你有问过你自己,你吃的起这种苦吗?你有那跟工商、卫生、顾客油溜的嘴皮吗?你一刀下去能砍动排骨吗?你能分清前槽后丘吗?
3、为什么开上宝马?: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不是因为他学历低,是因为小李吃的了这行的苦,怎么个卖法怎么个经营,自己摸索出来一套。 所以从最开始将卖猪肉开宝马归利于低学历,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错的,后面也就无从谈起。
4、模糊的标签:“低学历”只是小李的标签之一,小李还有腰间盘突出呢,小王身体健康,难道腰间盘突出的比不突出更会赚钱?————真不是抬杠,一个人,一个生存在世界的个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标签,只是当一个人赚了钱,太多人习惯看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标签,什么值得借鉴的经历,这本身没错,取长补短利于己。 但成功不是0和1组成的电子数据,不是copy过来就可以update的。
每当看到卖猪肉开宝马、比尔盖茨退学、乔布斯退学等励志鸡汤,一些低学历者就会如打了鸡血振奋无比,“我也退学我也能行”,“我也不考大学了我也能行”————行你妹~!你不是盖茨乔布斯,你只是你自己。
5、三辆车:也不说什么人生价值、精神价值云云,咱们就说财富。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手段奔向财富城堡,低学历是自行车,非名校本毕是奇瑞QQ,名校硕博是英菲尼迪。
6、破逼自行车:不否认有部分人骑着破逼自行车比汽车们更早抵达城堡,但你知道他们这一路上付出多少你未曾想到的努力,克服多少困难,或者说遇到你未曾遇到的机遇。 。 。 无论你用的哪种交具,你都可能抵达城堡,也可能遥遥无期,“可能”有大有小,但至少努力给自己造个带壳的车子,无论奇瑞还是英菲,好歹是个车子,能遮风挡雨,剩下的路你自己走。 在未知的旅程中,这难道不是一种相对更稳妥的选择吗?
最后真诚的建议站在学历岔路口的宝宝们,无论你是出于城市权贵、工薪,还是生自黄土乡村,能读好学校就读好学校,能啃下高学历就去啃,至于说,你是学渣、你不是那块读书料、你上不去、你家实在供不起,那另当别论,到时候再卖猪肉也不晚,至少你为之努力过。
宗庆后在位时,有多少明星艺人代言过娃哈哈,谁代言的最成功?
宗庆后,娃哈哈品牌的创始人,逝世后引发了各界关注。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宗庆后在位期间,娃哈哈与娱乐圈的合作。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哪些明星艺人曾经代言过娃哈哈产品,以及其中最成功的代言案例。 娃哈哈,起源于1987年,宗庆后先生在40岁后创立,从代销汽水和营养品起步,凭借儿童营养液崭露头角,最终壮大于饮用纯净水市场。 它的成长史,也是国产饮料与纯净水行业的成长史。 1996年,宗庆后进军纯净水市场,此时的娃哈哈正处于快速壮大阶段。 他邀请了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坛明星景岗山代言纯净水品牌,这也是娃哈哈的第一位明星代言人。 景岗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自然而然成为了娃哈哈纯净水的广告歌曲,使得娃哈哈纯净水一夜爆红。 虽然这首歌原本是为了另一品牌创作,但最终成就了娃哈哈与景岗山的“无心插柳”。 1998年,宝岛乐坛出现了一位全能型新秀歌手,他出道仅3年便签约索尼唱片,展现出成为天王巨星的潜力。 宗庆后迅速签下了这位新星,几年后,他确实成为天王巨星,为娃哈哈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位歌手,就是王力宏。 与王力宏的合作长达20年,娃哈哈与王力宏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功。 王力宏代言娃哈哈纯净水的20年里,娃哈哈也与多位娱乐明星合作,但没有像王力宏那样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 例如,歌坛天后李玟在2000年和2009年分别代言了“非常柠檬”和“果汁系列”产品,喜剧之王周星驰在2002年代言了“茶饮料”,尽管这些合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都无法超越王力宏代言纯净水的品牌效应。 除了王力宏之外,娃哈哈还与庾澄庆、刘涛、海清、袁泉、谢娜等多位明星有过合作,但代言后的品牌效应并不显著。 许光汉接替王力宏代言纯净水,也未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明星代言产品,究竟能否成就品牌?关键在于合作是否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以及代言人与品牌调性的匹配度。 这是一门营销学问,也是娱乐话题。 产品品质始终是品牌最强大的代言人。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个人简介是怎么样的?
宗庆后,男,1945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杭州人。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1年,宗庆后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 2007年,娃哈哈遭遇达能强行并购,宗庆后辞职引发员工抗议,商标终审判归娃哈哈。 2010年,宗庆后首次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2015年10月24日,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2015年10月24日,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2016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随团抵达北京,出席全国人代会。
2018年10月24日,宗庆后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2019年10月10日,《2019年胡润百富榜》揭晓,宗庆后以850亿元人民币财富获得23名。 2020年5月,以500.0亿元人民币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8位。
扩展资料:
主要经历:
1963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
1964年,在浙江绍兴农场任调度员。
1978年,宗庆后母亲退休,33岁的宗庆后得以回到杭州,顶替母亲教职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
1979年,在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负责生产销售管理。
1982年,在杭州工农校办厂做业务员。
1986年,任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1643047149913cc34c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