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拔牙需要注意3点 医生直言 4岁男童拔乳牙全麻后殒命
说到给孩子拔牙,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颗乳牙吗?长不好拔了不就完了?”还有人觉得,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孩子怕疼就打个麻药,甚至全麻也不稀奇。
可偏偏,就在许多人都以为“这点小事不算事”的时候,一则新闻让人心头一紧—— 一个4岁的男童在拔乳牙时接受了全身麻醉,术后却没能醒过来……
一个原本只是换牙的小事,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天人永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堵,孩子才4岁,拔个牙竟然能出人命,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可这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儿童拔牙中使用全麻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家长们对其中的风险了解却少得可怜。
那到底是拔牙本身危险,还是全麻出了问题?孩子到底能不能用全麻? 这不是吓唬人。我们得把话摊开了讲,不然将来出了事真后悔都来不及。
可家长说孩子怕疼、怕叫,曾经补牙时哭闹得不行,觉得全麻“一觉醒来,牙没了,省心”。
我赶紧解释:“这不是割个双眼皮,全麻是要进手术室的,涉及到 呼吸道、循环系统、麻醉药代谢 ,不是说打一针就完事。”好在家长听劝,最后改用局部麻醉,拔得还挺顺利。
那为什么有人坚持给孩子用全麻拔牙?其实说到底,就是两个字: 怕疼 。但问题来了,怕疼就全麻,真的是省事又安全吗?我们得掰开揉碎说清楚。
先说全麻这事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它的风险也不小。 儿童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 都还在发育,抵抗麻醉药的不确定性远大于成人。
尤其是低龄儿童,他们的气道相对狭窄,舌头比例大,麻醉过程中一旦发生气道阻塞,抢救时间窗口非常短。
别以为现在医院设备先进了就万无一失。 就像这次事件,4岁孩子拔牙后没能醒过来, 很可能是麻醉过程中出现了呼吸抑制 ,或者引发了心律不齐、过敏反应等急性并发症。哪怕医院抢救及时,也不一定能逆转。有时候, 一分钟的延误,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
而且,全麻下拔牙虽说孩子不哭不闹,医生操作也顺畅,但 术后风险远不止当下 。
麻醉药在孩子体内代谢慢,醒来后可能会出现 意识模糊、呕吐、低血压 ,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更别说,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 反复接受全麻的儿童,可能影响认知发育和记忆力 。
那是不是所有孩子都不能全麻?也不是。比如有些特殊儿童,比如患有严重智力障碍、自闭症,根本无法配合牙科操作, 这类孩子在评估风险后可以考虑全麻 。但前提是,必须在 有资质的大型医院,由专业麻醉医生评估、操作、监护 ,确保安全。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乳牙非得拔?能不能等等它自己掉? 这其实是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很多家长一看孩子乳牙松了,恨不得赶紧拔掉,觉得这样新牙长得快。
其实不然。 乳牙松动是自然替换的过程 ,只有当乳牙严重龋坏、形成牙根感染,或者影响恒牙萌出方向时,才建议拔除。
过早拔掉乳牙,可能会造成 恒牙缺位、牙列不齐、咬合异常 。而且,乳牙本身也是“位置指引员”,恒牙就是看着它们的“路线”长出来的,乳牙没了,恒牙就容易迷路。 到时候一口歪牙,花的钱可比拔牙多多了。
说到底,拔牙不是难事,难的是判断该不该拔、怎么拔、在哪拔。 很多家长以为去个牙科诊所就能搞定,但儿童牙科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拔个牙。
孩子的情绪、配合度、身体状况都千差万别, 医生不仅要看牙,还要判断心理状态、生理发育,甚至麻醉史、过敏史都要了解清楚 。
而且,拔牙前该做的检查一样也不能少。 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麻醉评估 ,这些听起来麻烦,但每一样都在给孩子保驾护航。尤其全麻前的禁食时间、术后观察、苏醒监控, 一步都不能省 。
再说一个常见误区,家长看到孩子蛀牙严重,干脆一次拔光乳牙,图省事。可这种“一拔到底”的做法, 对孩子身心都是巨大打击 。
不仅影响进食发音,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对就医的恐惧心理。 小小年纪心里留下阴影,日后牙齿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那到底该怎么做?说到底, 拔牙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考虑牙的情况,更要结合孩子的发育阶段、心理状态、家庭教育方式。遇到孩子怕疼、抗拒治疗, 可以先做脱敏训练 ,慢慢建立信任感,再考虑局麻拔牙。
实在需要全麻的,也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走,不能草率决定。 术前评估、术中监护、术后观察一个都不能少 ,更不能去不具备资质的诊所“图方便”。
有时候,真正危险的不是拔牙本身,而是我们太轻视这件事。
孩子的安全,永远不是“小题大做”。一颗牙的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一旦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说, “儿童拔牙”这四个字,背后藏着的不只是钳子和麻药,更是一整套保障机制和科学判断 。每一个决定,都值得再三权衡。不是孩子哭了就全麻,不是牙松了就拔掉,不是怕麻烦就一了百了。
拔牙,是医学行为,不是剪指甲。家长不该是拍板定夺的那个人,而是 和专业医生共同评估 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孩子的健康,不该靠侥幸来赌,更不能靠“听说”来决定。
拔牙了,饮食如何注意?
1、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1~2条棉卷,它的作用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 一般棉条在拔牙后40分钟左右即可吐出。 注意棉卷不要咬压过久。 有人以为咬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人咬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这是错误的,反而造成伤口被唾液长久浸泡,引起感染或凝血不良。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拔牙后最好暂时不要离开,待半小时后请医生再看看伤口,是否血已止住。 如果仍出血,应让医生再作进一步的处理,或上止血药,或进行缝合止血,并口服一些止血药物。 3、正常情况下,把棉条吐出后就不再出血了。 唾液中带一点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大口大口的吐血就不正常了,应及时与本诊所联系或就近到医院口腔科看急诊,请医生处理。 千万不要自行处理,比如拿家里的棉花塞到拔牙窝内,或乱涂所谓的止血药。 这些棉花和药并不是无菌的,用后会引起继发感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4、拔牙后要注意保护好血凝块,当天不要漱口,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不要频繁舔伤口,更勿反复吸吮、吐唾,以免由于口腔内负压的增加而破坏血凝块。 手术后两小时才可以吃饭,术后两天的饮食应该是温凉、稀软的。 5、拔牙后一般可以不吃药。 但在急性炎症期拔牙,或创伤较大、全身情况较差时,应口服些抗生素和止痛药。 6、拔牙后一般不影响工作,可以照常上班,但是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吸烟、饮酒对伤口愈合都有不好影响,拔牙后一两天内最好不吸烟、喝酒。 只要作好以上注意事项,拔牙伤口是会顺利愈合的。
儿童乳牙滞留拔出后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注意 拔牙的当天不要吃热得 别刷牙 别漱口 别用舌头去舔伤口也别用手去触摸 还有吃些凉的最好吃点冰激凌这样可以很快凝固拔牙疮口 的血液 要是怕感染吃点消炎药就行了
儿童换牙期哪些乳牙不宜拔
儿童到6~7岁时,乳牙逐个脱落,恒牙逐渐萌出,这个时期称为儿童换牙期。 有些家长随便给儿童拔除乳牙,以为恒牙反正会长出来的。 其实,随便拔乳牙很容易导致儿童恒牙的错位畸形,影响孩子的面容和健康。 1.不要随意将乳牙、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拔掉,否则将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 乳尖牙退换时间较晚,龋坏应尽量治疗。 过早拔除使其它牙齿占据位置会造成尖牙移位;第二乳磨牙退换时间最晚,龋坏最多,过早拔除易造成第一恒磨牙前斜。 使第二双尖牙移位,因此应尽量保持到换牙期,让它自然脱落。 2.当前儿童患牙病者日趋增多,尤其以龋齿为主。 未到换牙年龄乳牙就坏得厉害,经常发炎、肿胀,甚至牙根从牙龈粘膜穿出,长期刺激粘膜形成溃疡,造成咀嚼困难,影响身体健康,这样的乳牙虽未到换牙期也应当拔掉。 如有一般发炎、有龋洞,则应及时治疗和补洞,同时必须教育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漱口。 3.在换牙期间,乳牙没有掉,恒牙被挤到唇侧或颊侧,形成“双层牙”,应将乳牙拔掉,使恒牙正常萌出。 当换牙期已过但乳牙没掉,恒牙也未萌出时,应拍一张X光照片,检查是否有恒牙胚,如果有恒牙胚,应将乳牙拔掉,等待恒牙萌出。 在上颌前牙区出现圆锥形牙齿(又称多生牙)应拔掉,以免造成错位畸形。
本文地址: http://www.xiaojiuz.com/zuixinwz/071399d2bf89a5251c5b.html